假冒貼膜貼上洋品牌價格漲數倍 比賣車賺錢
隨著夏日來臨,不少車主都選擇在車窗上貼膜,以提高愛車的“防曬”能力,4s店及汽車美容店的汽車貼膜業務隨之激增。
汽車貼膜動輒花費數千元,有些車主反映,花高價錢買的車膜,有的才一兩年就出現了褪色,根本起不到隔熱作用。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整個車膜市場魚龍混雜,不僅價格相差懸殊,監管不力,國產品牌冒充進口品牌的現象更是層出不窮。而因為信息的不對稱,車膜造假、以次充好,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一個夏天車膜就褪色了
“你看車窗上的這層貼膜,標簽還是3m的,但剛用了一個夏天,褪色就很厲害了。”5月10日,記者在濟南市經十路一家汽修店采訪時,前來更換車膜的車主姜豐正指著車窗底部說,不怎么被太陽曬到的部分車膜還是黑色的,越往上顏色越淡,褪色明顯。
姜豐正介紹,去年夏天一家汽車美容店向他推薦“3m”車膜,說是美國進口的,用五六年也不褪色。一番討價還價后,沒什么貼膜經驗的他花了1200元為愛車貼了6塊防曬膜,上面還印著3m標簽。
貼完姜豐正就后悔了,車膜似乎起到了一定的隔熱作用,但透明度太差,晚上開車影響視線,倒車時必須得搖下車窗才能看清。而經過一個夏天的風吹日曬,車膜居然褪色,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氣泡。“后來上網查了查才知道,正品的3m膜,貼一輛車要幾千塊錢。”姜豐正說。
技工揭除他原車的貼膜時,散發出刺鼻氣味。汽修店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之前貼的是劣質膜,不能“單向透光”,從里往外看一片黑,而且3m標志也是人工打上的,使勁一抹就掉。
記者隨后在濟南市多家汽配市場、汽修店、汽車美容店調查發現,汽車貼膜市場魚龍混雜,既有洋品牌的加盟店如“3m”、“雷朋”等,也有一些價格較低的國產品牌。不同品牌價格相差很大,汽配批發市場的貼膜要價普遍在三四百元,4s店要價大多在1000元至2000元,而汽車美容店往往推薦使用進口品牌,價格最貴的,光貼一塊前擋風玻璃就要8000元,夠用低端車膜貼20輛整車了。
花園路一家汽修店的店主向記者推銷車膜時說:“進口品牌都拿錢去打廣告了,所以賣得貴,其實質量都差不多。便宜的話,一輛車我給你開500塊的最低價。”
假貨充好膜,利潤上百倍
在歷山路一家汽車美容店,銷售人員為了證明其推薦的3m車膜物有所值,特意打開了安置在玻璃柜里的大功率浴霸燈,玻璃的一邊貼著3層劣質車膜,另一邊貼著3m車膜。幾分鐘后,劣質車膜溫度明顯上升,而3m車膜溫度沒有明顯變化。
“雖然看著都是透明的,但車膜之間的質量可是差遠了。”她說選擇這款中等價位的3m車膜,貼完整車要3450元。
“一分錢一分貨,車膜價格有差別是正常的,但現在車膜市場的混亂都是以次充好造成的。”經營過多年汽配生意的王眾明說,國外品牌的工藝相比國產品牌高出一籌,比如他們采用的磁控濺射技術,就能增強車膜的隔熱效果。而國內經銷商為了牟利,往往用國產車膜仿冒進口車膜,利用的就是消費者對這個行業的不熟悉。
王眾明介紹,一卷12米中等價位的正品進口車膜,價格大約在7000元至1萬元。有些工藝更高的,一卷前擋風玻璃車膜就能賣到26000元。而一卷好的國產車膜也就3000元左右,一旦貼上洋品牌,身價就漲數倍。國產車膜價格被炒高后,“越貴越好”的理念也強加給消費者,所以才出現貼一輛整車要上萬元的現象。
根據此前有關部門對汽車用品市場的調查,車膜利潤高達900%以上。一位汽車經銷商告訴記者:“有時賣車膜甚至比賣車還賺錢。”如果車的本身價值高,貼膜價格也會高,這時如果有人將膜換成假膜或劣質膜,那利潤可能達到百倍以上,其暴利令人咂舌。
高仿品牌隨要隨到
記者通過一位汽車配件經銷商得知,在汽配產品中,貼膜相對邊緣,但相比汽車坐墊、音響之類的大眾產品來說,貼膜又堪稱暴利。該經銷商說,平時整車要價2000元的車膜,在市場上也就600元的批發價,而且有些店敢賣假貨,“你想要什么品牌,他們都能從外地搞到高仿產品。”
據其介紹,濟南市場上流通的劣質膜,基本都是從外地進的貨。這些車膜的來源省內有臨沂,如果去省外進貨,向北就去北京,向南就去南京寧南、上海金山。“如果去這些外地市場進貨,一定要看準貨品,他們發貨時有可能換成更低檔次的貼膜,不是行家根本看不出來。”
面對如此混亂的車膜市場,車主到底該怎樣挑選。記者了解到,像3m等大品牌在中國都有自己的授權服務中心,在那里能買到正品車膜。
“市場上冒用我們品牌的店太多了,打假都打不過來。”3m品牌山東地區負責人介紹,真正的國際品牌很少打折,售價也基本統一,而且國際品牌對代理商的價格控制很嚴,代理商也沒有價格浮動權。
對于冒牌貼膜,該負責人表示,這些國際品牌也沒有太多辦法,只能希望政府來加強市場監管。但目前國家對汽車膜的監管還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有的行業標準對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側擋風玻璃膜的透光率有要求,但具體到材料、汽車膜安全性等環節,國內又沒有專門的檢測鑒定機構。
來源:易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