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海縣石榴街道認真落實“一噴三防”惠農政策,實行統一發放農藥、統一科學配方、統一機械化作業,既節省了大量勞力,又強化了防治效果,為夏糧豐收夯實了基礎。圖為噴藥機械在浦西村麥田里作業。 張童發 攝
目前,糧食作物的耕、種、收等環節的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唯獨植保方面大多還是采用傳統的人工背著噴霧器噴藥。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加速,植保專業合作組織逐漸興起,通過采用大型植保機械,提高了作業效率和防治效果,植保機械化這塊短板正在被補齊。同時,隨著大型先進植保機械的應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常規農藥,在包裝等方面已經不適應大型專業植保機械的需求。
小包裝“喂不飽”大型植保機械
到今年春天,山東省鄒城禾潤植保專業合作社已經連續三年在當地進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合作社所使用的大型車載噴霧機,一天可以噴施300畝地。
“現在的作業效率比起農民自己背著噴霧器打藥,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合作社理事長杜來亮說。
“2臺大型車載噴霧機來到麥田里,半天功夫就把我300畝地的除草劑打完了。每畝地只需要15元,比起自己買完藥,再雇人打藥,既便宜又方便,防治效果也好。”鄒城市北宿鎮種糧大戶李懷慶說。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種糧大戶都愿意找專業植保合作社,采用大型機械進行作物病蟲害防治。
鄒城禾潤植保專業合作社目前所用的這種大型車載噴霧機,噴霧桿展開有6米長,上面12個噴頭,噴出的霧滴呈弧形,相互交叉,實現對地面的全覆蓋,噴灑均勻,沒有死角。這種大型機械只需要一個農機手開拖拉機就可以幾分鐘噴施一畝地。
在防治過程中,農機手也反映,大型機械提高了噴藥效率,但兌藥卻是個麻煩事:大型噴霧機可以盛300斤水,一般需要15包除草劑,另外還有殺滅紅蜘蛛的藥劑以及殺菌劑。農機手每次都需要一包一包地拆,遇到粉劑還要把包里的藥充分倒干凈,費工費時。
“除了在地里開拖拉機的農機手,有時候還要再增加一個人,專門在地頭拆藥包。”杜來亮說。
山東桓臺縣供銷益農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來,主要在當地進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去年小麥和玉米的防治面積達到18萬畝次。據合作社理事長趙發洲介紹,合作社使用的高桿直走式大型噴霧機,一次能盛560斤水。目前使用的農藥大多數也是小包裝產品,同樣面臨拆包費時費工的問題。
從目前山東市場所售藥品來說,小包裝的農藥占大多數,基本是按照一畝地1包或2包量來使用。這種包裝正是為了方便一家一戶種植幾畝地的生產方式。從農藥類型來細分的話,部分殺菌劑和殺蟲劑采用大包裝,除草劑基本沒有。另外從防治效果來講,采用大包裝的農藥大多是傳統農藥品種,防治效果一般,而國外進口或者知名廠家的新產品,大多是采用小包裝,難見大包裝。
杜來亮認為,相同產品如果采用大包裝,成本必然要比小包裝低,合作社進行統防統治的價格優勢會進一步體現出來,也會讓更多的農民接受。
植保飛機“胃口”更苛刻
去年11月,桓臺縣供銷益農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使用植保無人飛機噴施小麥除草劑,開了省內采用飛機進行大田植保的先河。據趙發洲介紹,飛機藥箱的容量是10升,正好是10畝地的用量,飛行10分鐘就能噴完一箱藥。按常規的農藥施用方法,一畝地至少用四五十斤水,而飛機噴藥用水量不足2斤。
目前大田應用無人植保飛機還處于起步階段,噴施效果及相關數據也需要進一步驗證。但是隨著土地流轉加速,像無人植保飛機的應用會越來越廣。
“使用飛機后,所施用的藥品也必須嚴格選擇。飛機的噴頭比普通噴霧器的噴頭的孔徑要小很多,這也對水質和農藥都提出更高要求。水質必須純凈,稍微有點雜質可能就會阻塞噴頭,更主要是農藥的溶解性必須要好,所用粉劑農藥的顆粒必須比普通的要小,如果溶解不充分,也很可能堵塞噴頭。”趙發洲說。
青島海利爾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在許多省份推出了飛防業務,據公司張經理介紹,植保飛機對所用藥劑有一定特殊要求,如果使用普通農藥的話,效果不理想。目前公司針對無人植保飛機,專門研發了具有高擴散、高粘著性等特點的藥劑。如果有種植大戶或合作社購買專用藥劑,且地塊達到一定規模,公司就可以提供免費飛機噴施服務。 李偉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