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黑漆漆下樓挺費勁
“嚯,才5點半啊,還以為七八點了呢!”還不到晚6時,天就黑透了。回到小區,進了樓道,燈不亮,樓道里黢黑一片,難免不便。對于沒有電梯的居民樓來說,摸黑上下樓就更難受了。近日,不少市民向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12345反映了有關樓道照明缺失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盡快介入,記者走訪發現,多數問題其實并不難解決。
地點1
紅聯南村46號院塔1樓
白天出門也要打手電
近一周以來,居住在海淀區紅聯南村46號院塔1樓的居民們,走出家門就要面對漆黑的樓道。塔1樓共有20層,每層共有聲控燈6盞,可是現如今只有一層兩部電梯之間的聲控燈可以正常使用,其他的照明全部都處于“放假”狀態。
居民孫女士回憶,前幾年樓道里公共照明的電費都是由每家每戶均攤的,大家將電費交給電梯操作員,而這位電梯操作員保管電卡,他會將大家的電費充到電卡里面,以供樓道內照明使用。就在去年八月份,這名電梯操作員被調離,后續也沒有其他操作員代替,于是大家就不知道將電費交給誰,同時這張電卡也不知去向。
“當時每家每戶平均要交30元電費,一次能收100多戶的,所以交一次電費能用很長時間。”就在一周前,最后一筆電費用光了,塔1樓就陷入了黑暗之中。白天的樓道,陽光照不進來,也跟黑夜似的。
包括孫女士在內,塔1樓每家每戶都準備了不止一支手電,現在只要走出家門就要打開手電。“前兩天有個居民出門就滑倒了,沒有燈可真是不方便。”居民們還提到,樓道內堆放了不少雜物,沒有足夠的照明,這些雜物更容易給人“下絆兒”。
樓道照明缺失后,很多居民開始尋找之前的那位電梯操作員,想從他手中要回電卡,但是始終找不到。有些居民向房管所求助,希望可以解決塔1樓的樓道照明問題,但是始終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
地點2
新中西街小區12號樓
把手機當做手電筒用
“面子里子都很重要啊!”經過裝修,東城區新中西街小區12號樓的外墻、窗戶煥然一新,樓內居民在高興之余也提出了不足,現在樓表面看起來新了,樓道里的照明設施卻仍不盡如人意,居民出行仍存在不便之處。
昨晚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樓樓梯拐角處有照明燈,上下樓梯影響不大,可從樓梯到家門之間,還有一條長長的走廊要過,這條走廊卻是一片漆黑的。天色漸晚,居民回家,連掏鑰匙開門,都挺困難。老居民拿著手電,來送外賣的小哥舉著手機當燈,天色漸暗,站在樓前都能看到樓上閃爍著各類燈光。
樓內居民告訴記者,12號樓是一棟老式的筒子樓,整棟樓在建設之初,走廊里就缺少照明,不便之處很多。如今12號樓的外墻以及樓道的窗戶經過裝修,都已煥然一新,大家也希望能夠借著這個機會,讓樓道的照明狀況同時得到改善。
地點3
開陽里9號樓4單元
下樓下到半截燈黑了
豐臺區開陽里9號樓4單元的樓道里雖然有燈,可無論咳嗽還是跺腳,燈都不亮,因為這里的燈并不是聲控的,開燈的方式仍要通過按鈕,且亮燈的時間較短,老人們出行經常出現“上不來下不去”的尷尬。居民們提出,能否把樓道照明和其他單元門一樣,改成聲控呢?
近日記者來到了開陽里9號樓,對比該樓的幾個單元門,唯獨4單元有居民提到的這個問題。4單元1層的樓道燈是聲控的,從2層到頂層的其他樓道燈,均需要用按鈕才能“點亮”。
以該樓頂層6層為例,居民出了家門,按亮樓道燈后,開始下樓,樓道燈亮起時間也就是十多秒,不等下到5層,燈就滅了,這對于老人來說,真是一件頭皮發麻的事,站在樓梯的臺階上,突然一片漆黑,腳底下還有幾個臺階才到底,心里沒了底。真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多數居民現在仍保持著出門帶手電的習慣,不再指望樓道照明。
一位老居民還提到,尤其下樓的時候,大家更不能去指望樓道燈了。燈的開關位置于樓梯口處的墻壁上,一片漆黑的情況下摸著墻去找開關,搞不好一腳蹬空太危險了。“這個單元門1層既然有聲控燈,說明是不存在技術問題的吧,希望物業能幫我們把上面的燈也改改。”
記者隨后將居民們提到的照明設施問題反映到了小區物業,物業工作人員很熱情,并告訴記者,此前物業并未接到大家的相關反映,現在知道了這個情況,一定盡快為大家更換聲控燈。“沒問題,很快就能換好!”
來源:千龍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