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加快中國模具行業拓展國際市場
回顧我國模具行業近年來的發展,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主為我國模具制造業總體發展水平良好,企業加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大大增強,既在國內市場抵抗住境外廠商的擠壓,又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
但與此同時,國內模具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曝露出一些問題,一是規模偏小,二是技術偏低,三是涉及領域狹窄,四是對相關行業影響帶動能力不大。綜合以上因素,國內模具制造業總體效益還沒有發揮出最好水平,其在國名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尚不明顯。羅百輝指出,為了扭轉以上情況,國內模具制造也要想在國際市場發揮更大影響,必須加強全行業技術和資源的整合。
一是在技術領域要加強分工協作
近年來,國內模具盡管出口在增加,國際競爭水平有所提升。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檔領域,模具的技術水平偏低,附加值偏低,部分高精模具還要依賴進口,所以國內的模具制造業在各自的領域要加強整合,沒有必要過渡競爭,技術開發方面要實行分工協作,相關行業及企業要登高望遠,潛下心思,狠抓新技術、新工藝方面的研究,逐步形成有分工、有協作、多領域、全方位的科研開發格局,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具產品,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必須克服關門主義和單打獨行的做法,因為在今天全球一體化的條件下,我們完全可以站在前輩和同行們所積累的經驗基礎上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而不必埋頭做一些別人已經做過的技術工作,導致人才和資源地浪費。
二是要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
要傾心打造柔性專業化制造平臺,在不斷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規模和專業化制造水平。大規模定制是對傳統的生產規模的一種突破,它克服單件、小批量和規模效益的兩難課題為我國模具的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創造了條件。erp技術成功應用,已經在部分模具制造企業產生了明顯效果,為大規模定制生產提供了可能。erp技術不僅對制造企業本身進行控制,而且還將管理延伸到客戶和供應商,將有可能帶動模具相關產業共同發展。
必須實行全過程供應鏈系統管理方法,改變以往那種大而全,甚至是小而全的生產作業方法。國內模具企業傳統的制造方法一般是大至型芯、型腔,小至一個螺釘獨要自己設計生產,結果造成陣線過長,批量太少,既浪費了精力和資源,也無法保證在每一個環節都能擁有高級專業化水準。
來源:氣動工具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