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明年德國財政預算案不難看出,德國政府在數字化、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方面明顯加大了投入,其目的就在于使德國傳統制造業優勢與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更好融合,從而提升德國企業和整體經濟應對未來挑戰和競爭的能力。
德國聯邦議會日前正式投票通過了德國聯邦政府2019年財政預算案。該預算案顯示,明年德國政府支出將高達創紀錄的3560億歐元,較2018年增長130億歐元。盡管明年德國政府支出將繼續增加,但得益于德國良好的經濟形勢和穩中有增的財政收入,德國將實現政府債務水平保持在歐盟占gdp60%規定標準以下。
從新的財政預算案中可以看出,數字化建設、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等領域成為德國在提升國際競爭力和綜合經濟實力方面投入的重點領域。
明年德國聯邦經濟部的預算總額超過81億歐元,與今年預算基本持平。但在鼓勵推動技術創新方面,預算比去年增加了1.32億歐元。其中,用于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項目的預算直接從今年的1000萬歐元增加到5.59億歐元。
中小企業一直是德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和核心組成部分。明年德國經濟部將專門拿出1.29億歐元用于支持建立創新型企業。與此同時,德國經濟部還將用于高校和科研機構增強其經營獨立性的扶持資金提高至7900萬歐元,以提升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效率。
與此同時,德國還將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扶持力度,并建立專門總額高達4.75億歐元的風險基金,用于支持融資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
在數字化方面,德國政府明年將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經濟部用于數字化建設的預算達到4.32億歐元,其中4400萬歐元的專項資金將用于中小企業在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的數字化轉型,完成從傳統中小企業向“數字中小型企業”的轉變。
專家指出,德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再到物流等各個環節,企業都面臨著數字化時代的新挑戰。德國政府應當幫助各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加快這一轉型過程,并通過提升企業的信息安全技術能力,保護其最為重要的知識產權。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表示,2019年經濟部預算將重點用于推動數字化建設和扶持中小型初創企業,目的就是要加強德國經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從而使德國經濟能夠更好應對未來的挑戰。
德國聯邦總理默克爾在議會預算草案辯論中也重點談及了德國的數字化建設問題。默克爾表示,數字化進程將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她強調,德國加速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任務十分緊迫。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德國必須在數字化方面迎頭趕上。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德國政府將繼續加大投入,特別是在5g網絡建設方面,德國力爭能夠搶占先機。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作為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愈發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近日,德國聯邦經濟部、教研部和人社部等多部委聯合制定了“人工智能德國制造”的人工智能發展戰略。根據這項戰略,德國政府將在2025年之前投入30億歐元用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于支持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工作。與此同時,德國政府還希望通過制定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促進私人資本進入該領域。預計其投資總額將與政府投入持平,也就是說,到2025年德國將有高達60億歐元的資金用于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默克爾不久前表示,德國和歐洲必須成為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者,以應對來自中國和美國在該領域的強有力競爭。阿特邁爾也表示,希望德國能夠推動中小企業和出口企業的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化轉型。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德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接下來德國政府應當繼續加大對相關技術向產業應用轉化的扶持力度。
除此之外,德國還將繼續加大在電動車研發生產領域、特別是電動汽車電池方面的投入。阿特邁爾表示,從明年至2022年,德國將投入10億歐元用于電動車電池的研發生產。
專家表示,盡管德國汽車工業是德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并在國際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但是,隨著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迅速發展,德國汽車工業已經明顯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特別是在電動車電池技術方面,德國并沒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德國汽車工業要想在未來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提高在電動車關鍵技術上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目前,德國和波蘭兩國已經開始商議聯合開展電動車電池技術研發工作,并希望進一步推廣至歐盟層面。
來源:中金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