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吳江北聯村油菜基地舉行的機械化油菜收割觀摩現場,工作人員在田地里收割油菜。□記者濮建明攝
種油菜原來每畝虧350元,現在每畝可盈利近400元
蘇報訊(記者 顧玲)春暖花開時節,成片金色的油菜花曾是江南水鄉的一道獨特的迷人景色。然而,由于勞動強度大、效益低等原因,近年來我市油菜種植面積一路下滑。昨天,市農機部門聯合市農業科學院在吳江北聯村舉辦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培訓暨機收現場觀摩會。據悉,全程機械化種植的油菜品種“蘇油4號”,讓農民由原來每畝虧350元轉為每畝盈利近400元。
油菜是我國最大的油料作物,菜籽油占國產食用植物油的40%以上。近年來,我國油菜種植面積出現嚴重滑坡,食用油自給率從2000年的60%降到2010年的37%。我市在本世紀初油菜種植面積達86萬畝,到2012年種植面積僅為13.93萬畝。“主要是長期以來油菜生產各個環節基本全靠人工,以致用工大、勞動強度高。隨著人工、肥料等生產要素成本的增加,種植油菜非但不賺錢還要虧錢,嚴重挫傷了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站長張龍全說。
來源:蘇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