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兩年,首都核心區375條道路路燈架空線入地工程正式竣工,累計拆除架空線419公里,徹底清除城市上空的“蜘蛛網”。伴隨架空線入地,核心區新建9741盞路燈,其中包括218處原本無路燈的路段,有效解決了“有路無燈、有燈不亮”問題。
北京四九城,越往核心越是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的密集之地。很多背街小巷設施老舊,沒有路燈照明,居民夜間進出經常要打著手電筒,對于老人和孩子來說非常不方便。
位于海淀區羅莊中路附近有很多居民小區,包括羅莊東里、羅莊西里、羅莊南里,由于歷史原因,這條路一直沒有安裝路燈,每到晚上,附近的居民只能摸黑走,看著其他大馬路上燈火通明,心里的滋味甭提多難受了。
在疏解整治促提升過程中,海淀區著力解決“有路無燈”的問題,在羅莊中路及時安裝了路燈。路燈亮了,居民笑了,再也不怕心里打鼓一路小跑走夜路了。
一盞小小的路燈,在黑暗中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在過去兩年,像海淀區羅莊中路這樣原本無路燈的路段,還有218條都已經安裝了路燈,再加上架空線入地改造,整個城市核心區有近一萬盞路燈先后亮了起來。
隨著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不僅路燈亮了,環境也更加整潔,“背街小巷”不再是昏暗擁擠和臟亂差的代名詞,而是在閃亮的燈光下走上前臺,成為北京城歷史文化和傳統民俗的集中展示地。
來到老北京,串串老胡同,尋找一點老北京的味道和記憶,京腔京韻京味中感受著北京城的歷史傳承和時代變遷。
走進新時代,北京城在變,有“一軸兩翼”的大規劃,也有一巷一路的小變化。在這變化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執政理念的現代化和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我們總是喊“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群眾的呼聲就是最好的哨聲”,這不是隨隨便便喊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建設通州城市副中心、實施城南行動計劃,這樣的大手筆和大藍圖正在穩步推進,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小變化,正在一點點變成我們生活中的小幸福。
“回天有術”,社區真正變家園。口袋公園一處接著一處,小巷上空的“蜘蛛網”電線已經看不見了,開墻打洞、私搭亂建也被一點點清理,我們的生活環境正在從量變到質變飛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點點變成美好生活的現實。
伴隨著城市生活環境的改善,首都城市品質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一個真正的和諧宜居之都,正一點點凸顯在新時代首都改革變遷的海闊天空中。
來源:千龍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