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舉起鐵鉗,他3次獲市鉗工技能競賽一等獎并當選寧波市“首席工人”;閑暇時拿起毛筆,他不僅自學成才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還在前不久榮獲中國書法藝術最高獎———第四屆“蘭亭獎”行書作品佳作獎,成為寧波書法領域獲此殊榮的第三人。他就是49歲的鎮海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機械老師鮑佩紅。
1985年大學畢業后,鮑佩紅在駱駝鎮中學當起物理老師,后來又調到鎮海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當時學校缺少專業教師,鉗工課沒人上,從小喜歡動手“搗鼓”機械的他自告奮勇改了行,沒想到喜歡鉆研的鮑佩紅不僅結合理論知識撰寫了《鉗工技能實訓》,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還先后4次參加省、市比賽,3次獲得市一等獎,如今他門下的中高級技術人才已超過400人。
在專業領域的小有建樹,讓師生對他頗為尊重,但令大家想不到的是,一天到晚和機械設備打交道的鮑佩紅居然在書法創作中也毫不含糊。
上世紀80年代初,鮑佩紅就讀于鄞縣姜山中學,語文老師的一手好字引起他對書法學習的濃厚興趣。盡管當時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硬是從生活費中省下錢來,訂了一份年價5元多的《書法》雜志。
工作后,鮑佩紅一直沒有沖淡書法情結。即使在帶領學生競賽集訓期間,他也要在夜深人靜時鋪開宣紙,堅持臨帖數小時。
學習書法的道路有苦有甜。2003年,鮑佩紅第一次向《書法》雜志投遞作品便被刊登。隔年,一件楷書作品入選全國第三屆正書展。但隨后幾年,他創作的行書作品再無“起色”。此時,鮑佩紅沒有抱怨,而是仔細尋找原因,常常把自己認為滿意的作品拍成照片后再與優秀作品放在一起比較,查找問題,調整學習方法,進步明顯。
通過30年的悟道,鮑佩紅的書法功底漸入佳境,并當選了寧波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鎮海區書法家協會主席和鎮海區政協書畫院副院長。難怪甬上一些名家說,能將鉗工和書法都歷練到如此境界,寧波書壇恐怕再無他人。
來源:中國寧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