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日益增多,北京已安裝9萬余個公共充電樁,方便車主充電。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卻利用軟件漏洞,打起了偷電“致富”的歪主意。
今年1月,北京市大興區檢察院以盜竊罪、傳授犯罪方法罪,對利用公共充電樁軟件漏洞竊電的犯罪嫌疑人董某提起公訴。董某一審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1000元。該案是北京新能源充電樁被盜電進入司法程序第一案。
不僅自己偷電,還帶出了徒弟
董某是北京一名網約車司機,其電動汽車處于頻繁使用狀態,盡管充電費用比油耗要低,但也是一筆開支。2017年6月,董某從一名陌生男子處學到“竊電”方法,利用“e充電”app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支付0.5元或1元費用后,再將充電槍連接電動車。接著按一下充電槍上的開關,如果充電樁上的充電指示燈亮著,表明竊電成功,電樁會給電動車充電且不計費。
2017年9月,充電樁系統升級、原有漏洞被修復,“捏槍法”行不通了。董某又從另一陌生男子處學會了“卡秒法”,繼續實施偷電。
自2017年6月至11月,董某在北京市大興區、通州區等地,多次在國家電網電動汽車充電樁為其電動汽車竊電。辦案人員通過核查董某充電app的兩個賬號記錄,發現其賬戶中有1800余次非正常充電情況。經中國國家電網(北京)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篩查統計和估算,認定董某竊電382次,價值人民幣8406元。
董某不僅自己偷電,還把偷電方法傳授給跑網約車的表弟谷某。以致谷某在2017年6月至11月間,竊電392次,價值人民幣8626元。
在董某被抓當天,其表弟谷某也被抓獲歸案。日前,董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1000元。谷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1000元。
檢察機關嚴查問題根源幫忙“堵”漏洞
“e充電”app設計存在漏洞,軟件只能記錄正常的充電交易,但對于中斷充電軟件與充電樁間數據交互的非正常交易,“e充電”app無法上傳充電電量、價格等信息,導致犯罪嫌疑人多次竊取國家電力資源。
“硬件管理維護存在漏洞,涉案充電樁電表通訊線被人為拆卸,充電現場的監控設備也長期處于損壞狀態,并未得到及時維護,導致嫌疑人竊電的行為未得到有效監控記錄。”為堵住“竊電暗門”,維護公共利益,承辦此案的大興區檢察院檢察長楊永華在執法辦案的同時,嚴查問題根源,并根據涉案公司對充電樁軟硬件監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形成檢察建議書。
2018年1月,大興區檢察院就公共充電樁竊電問題,專門與中國國家電網(北京)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開展座談,及時告知該公司軟硬件漏洞,并當面送達檢察建議書,提出有針對性、可行性的整改建議。
來源:中國臺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