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明晃晃的驕陽炙烤著大地,在沾化縣泊頭鎮孫橋村村北的麥收現場,兩臺聯合收割機和兩臺玉米精播機來回穿梭作業。
正在往家運小麥的69歲的孫榮文說:“這兩年麥收太省事了,現在割麥啥都不用拿,開著拖拉機或三輪車到地頭,等收割機來了,一會兒工夫麥子就割完了,將小麥粒裝袋直接拉回家晾曬就行了,收割費也不高,每畝70塊錢。”
“過去麥收是‘虎口奪糧’的大事,外出務工的都得回來,幫助麥收,忙忙碌碌半個月才結束。如今麥收實現了‘機械化一條龍’,一戶麥收僅幾個小時就結束了。”農機主周志海接茬說。
周志海介紹說:“我的大型聯合收割機是今年新買的,售價8.3萬元,國家農機補貼2.1萬元,自己只花了6萬多。它不但能直接脫粒,還能秸稈還田,群眾省時省力都愿意用。我雇了一個農機手,歇人不歇馬,我倆輪流開。”
前兩天下了一場及時雨,麥田的墑情很好,收麥的群眾將玉米種子也帶到地里,搶墑播種。正在給農戶種玉米的農機主萬合元說:“我的拖拉機和玉米播機都是新買的,每畝收費30元,群眾都很歡迎,這兩天天不亮就上工,忙到天黑才收工。”
39歲的董榮華在縣城開超市,今天妻子看店,他專門趕回來收麥子。他說:“家里種了11畝麥子,平時父母管理,我之所以回來,一是怕父母忙不過來,二是買好了玉米種一塊種上,不到兩個小時就收完了麥子,中午不歇晌,下午三點前準能種完。”
以前一到麥季麥田里人流如織,壯勞力很多,如今人少了,運輸工具也少了,現場收麥播種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婦女。現在最忙的是農機手,他們開著收割機從全國小麥種植區由南到北移動,自己家里的小麥熟了,他們才趕回來。
據了解,沾化縣共有小麥10.6萬畝,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越來越多,人少地多的狀況促使農業機械的數量越來越多,目前全縣投入麥收、夏種的小麥聯合收割機有420多臺,玉米播種機等機械630多臺,實現了糧食種植全程機械化。
來源: 濱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