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不銹鋼管的下游行業主要是石油、化工、天然氣、電力設備制造、造船、造紙、機械制造、醫藥器材、食品加工、儀器儀表、航空、航天、軍工等行業。近年來,上述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工業用不銹鋼管行業的成長。
國家的“十二五規劃”提出:發展安全高效煤礦,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有序開展煤制天然氣、煤制液體燃料和煤基多聯產研發示范,穩步推進產業化發展加大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穩定國內石油產量,促進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推進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發展清潔高效、大容量燃煤機組,優先發展大中城市、工業園區熱電聯產機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電站和煤矸石等綜合利用電站。在“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產業,這些產業將推動高端不銹鋼管行業需求的增長。
從增長方式來看,國內不銹鋼管行業已由數量增長型進入結構調整型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大力開發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不具有創新能力和規模優勢的小型不銹鋼管制造企業將被市場淘汰。
1、石油天然氣行業
石油和化工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產品在國民經濟產業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確定的“十二五”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石油和化工行業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0%,到2015年實現工業生產總值12萬億元,實現進出口貿易額3,000億美元。
天然氣屬于清潔能源,溫室氣體排放量小,便于大規模的輸送和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至2030年天然氣的使用將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大于石油1%的增速,在能源消耗比重中的比例逐步增大。近年來,受國內天然氣需求拉動,我國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2007年-2011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692.4億立方米、802.99億立方米、852.69億立方米、948.48億立方米和1030.6億立方米,分別增長了18.25%、15.97%、6.19%、11.23%和8.66%天然氣消費量為695.23億立方米、812.93億立方米、895.2億立方米、1075.76億立方米和缺2011數據億立方米,分別增長了23.84%、16.93%、10.12%、20.17%和20.4%。
作為天然氣的重要運輸工具的管道,不銹鋼管行業將在我國天然氣行業的發展中獲得巨大的市場機會。
2011年1月初召開了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會議總結稱,中國天然氣需求可能將以25%的年復合增長率(2011-2015年),從2009年的970億立方米增加至2015年的約2,600億立方米。因此,油氣輸送管、油井用管的高景氣有望貫穿整個“十二五”,其中,天然氣輸送管占油氣輸送管份額的近50%。因此,天然氣的大發展必將推動油氣用管行業的繁榮。
2、煤制天然氣行業
中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缺油、少氣”。內蒙古、新疆等地煤炭資源豐富,但運輸成本高昂。因此,將富煤地區的煤炭資源就地轉化成天然氣,成為繼煤炭發電、煤制油、煤制烯烴之后的又一重要戰略選擇。
近年來,隨著煤化工行業的蓬勃發展和天然氣消費量的大幅增長,我國煤制天然氣行業取得長足發展,成為煤化工領域投資熱點。2010年以來,隨著進口天然氣價格上漲,我國煤制天然氣市場持續升溫。2010年3月,總投資257億元的遼寧大唐國際阜新煤制天然氣項目在阜新市開工建設。2010年5月,新疆慶華煤化工循環經濟工業園煤制天然氣一期工程建設全面展開。
隨著國內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加強環保等政策的實施,國內天然氣消費市場將持續擴張。多渠道、多方式地擴大天然氣資源供給,完善氣源結構成為優化我國能源結構的重要戰略。煤制天然氣作為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的替代和補充,既實現了清潔能源生產的新途徑,優化了煤炭深加工產業結構,又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點,符合國內外煤炭加工利用的發展方向,對于緩解國內天然氣短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從長遠來看,我國天然氣價格逐步上漲的趨勢是確定的,因此,煤制天然氣的成本優勢將逐漸顯現,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中國煤制天然氣行業發展前景廣闊。煤制天然氣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拓寬油氣輸送管的市場空間。
3、電力設備制造行業
2003年之后我國加快了發電裝機的建設,2008年以來,尤其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社會用電需求增速放緩,電力設備制造業壓力較大。但我國電力行業節能減排的目標是明確的,與不銹鋼管行業密切相關的火力發電和核電仍是國家重點扶植的行業。
文章來源:中商情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