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國內裝載機實現銷售13.8萬臺,同比下降28.1%挖掘機實現銷售9.3萬臺,同比下降37.1%輪式起重機實現銷售1.7萬臺,同比下降38.8%工業車輛實現銷售22.6萬臺,同比下降7.3%。不可否認,工程機械行業已經告別了“黃金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瓶頸階段,亟待實現突圍。
目前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時代,經濟形勢持續下行。國內經濟持續下行嚴重影響了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
人民幣升值重挫工程機械產品出口
4月,人民幣一改一季度緩慢升值態勢,從4月1日至5月24日,僅35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15次創出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并在24日一舉升破6.19關口。至此,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今年已累計升值1.57%,大大超過去年1.03%的全年升值幅度。此外,人民幣對歐元、日元等貨幣升值態勢更為凌厲,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升值約2.6%和19%。
由于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工程機械不得不大幅度放緩出口增速。今年一季度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工程機械出口額33.22億美元,同比下滑17.44%出口數量同比下滑64.15%,出口價格同比上漲130.29%。同期工程機械進口額6.99億美元,同比下降59.7%,進口數量同比下降89.27%,進口價格同比上升275.41%。由此數據我們不難看出,今年一季度工程機械呈現進出口雙降的下滑局面。
人民幣升值還導致出口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窄。商務部抽樣調查顯示,77.5%的企業1至4月在手合同利潤明顯下滑,6.6%的企業甚至表示會影響正常履約,還有73.4%的企業預計今年全年出口利潤同比只能持平或者下降。
由于人民幣持續不斷的升值,"中國制造"的絕對價格優勢也不復存在,這將大大削弱一些傳統優勢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對在海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中國制造”品牌帶來難以逆轉的負面影響。
上周銀行間市場的資金緊張問題持續發酵,市場“錢荒”愈演愈烈,由此導致銀行、地產等權重股重挫。兩市開盤后跳水,6月24日午后,滬指再度下挫,13時30分,滬指報1999.70點,跌破2000點。收盤滬指報1963.94點跌5.27%。民生銀行封死跌停,平安銀行、興業銀行跌幅超過9%。同時,工程機械股領跌。主要龍頭企業跌幅超過6%,其中三一重工跌幅4.27%,中聯重科跌幅8.53%,徐工機械跌幅5.98%,柳工股跌幅6.79%,山河智能跌幅6.16%,山推股份跌幅6.97%。
回首工程機械行業,在行業高速擴張期,很多企業為了搶奪市場占有率,紛紛采取低首付、零首付等非理性促銷手段搶占市場。如今工程機械行業告別高速發展時候,步入調整時期,此時,快速增長的銷量與利潤背后掩蓋的市場風險也接踵而至,應收賬款激增,工程機械資金鏈緊張等現象成為行業內眾多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銀行“錢荒”的到來,無疑讓工程機械行業雪上加霜。在行業高速發展時期,不少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占有率,拼命促銷,甚至沒有考慮到客戶是否具有還款能力,于是,不少沒有還款能力的用戶趁虛而入同時,還有一些用戶禁不住零首付的誘惑,紛紛下單或是加大訂單,盲目投資的結果則存在著導致投資失敗的風險,有些用戶投資失敗,失去還款能力,而用戶損失最終傳導到企業,企業也因為回款壓力的不斷增大開始了一系列的鎖機、拖機行動,最終導致了本該共贏的用戶和企業變得兩敗俱傷。
工程機械行業主要的銷售模式是融資租賃業務,絕大部分客戶都需要通過銀行貸款購買產品。錢荒的到來,銀行必然會減少放貸的金額,而用戶購機時做銀行按揭會越來越難,批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了,這將會導致原本具備還款能力的信用客戶成為工程機械企業的新風險。這樣一來,選擇融資和分期的客戶會越來越多,但這又會考驗融資公司和代理商的資金實力,隨著銀行錢荒的到來,廠家和代理商會更加謹慎的選擇客戶。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工程機械企業應該如何做才能夠狹縫求生,立于不敗之地?
工程機械行業風險控制勢在必行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國內13家主要企業2012年整體銷售收入是3698.6億元,比2011年下降了3.68%利潤則減少了223.43 億元,降幅達到34.1%。與此同時,工程機械行業整體的利潤率由2011年8.83%降至2012年的6.04%,整體的財務費用則同比上升了 73.8%。
較為嚴重的是,2012年13家主要企業的銀行利息同比增加了55.38%,截至2012年年底的應收賬款合計910億元,較2011年上升了 61.27%。“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信用銷售實際違約率已經達到了20%-30%。”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指出。
“目前行業內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成為一大隱患。”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小虞表示。不少行業人士認為,相比前十年不顧一切拼增長,當前工程機械行業更重要的任務是控制財務和庫存風險,包括控制信用銷售、加強回款并降低庫存。
銀行錢荒爆發,行業內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成為一大隱患。不少行業人士認為,相比前十年不顧一切拼增長,當前工程機械行業更重要的任務是控制財務和庫存風險,包括控制信用銷售、加強回款并降低庫存。
相關閱讀: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風險控制勢在必行
注重海外市場 提高產品的競爭水平
自2011年3月份以來,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需求量比較少,一直處于低迷狀態,而海外工程機械市場卻如火如荼。縱覽海外市場,我們不難發現各國大興基礎建設,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為工程機械市場開辟了廣闊市場。目前,我國不少工程機械企業都開始將目光放在海外市場上,加大出口力度。但是目前我國工程機械的高端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這就制約了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發展。
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依然被國外企業所控制。對于中國的裝備制造業來說,一般配套件的供應是非常充足的,然而諸如傳動部件、控制元件、柴油發動機及關鍵液壓件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主要還依賴進口。這種局面也嚴重制約著中國裝備制造業向高端技術產品的發展,由此也導致我國工程機械高端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強。此外,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創新能力依然是薄弱,更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無法形成自己企業的品牌特質。這些問題都是工程機械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若想在海外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我國企業就必須不斷提升其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最終才有可能在海外市場上大放光彩。
加強企業成本管理適應微利經營模式
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出口企業的高利潤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工程機械出口企業應對這一變化趨勢的有效舉措是改變經營方式,盡快適應微利經營模式。一般認為我國企業是以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格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但是這并不代表企業就沒有可以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的操作空間。其實無論在有利的經濟環境還是不利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都應該不斷的尋求、挖掘降低成本的策略。例如:出口企業可通過加強管理,理順內部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利用人民幣升值,增加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降低材料成本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欠發達地區,利用當地較為廉價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降低生產成本直接與外商聯系,或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電子商務,減少出口的中間環節,提高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擴大生產規模,以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等。
面對微利時代的到來,工程機械行業內企業要采取新的經營模式,對企業的各項成本支出進行有效的控制,盡量節約不必要的開支,實施科學管理。微利經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如果企業不能夠有效的控制各項成本和開支,勢必影響到企業的盈利,進而威脅到企業生存和發展。
推進工程機械產業升級關鍵
如今股市大跌,工程機械企業亦身受其害。6月24日午后,滬指再度下挫,工程機械股領跌。主要龍頭企業跌幅超過6%,其中三一重工跌幅4.27%,中聯重科跌幅8.53%,徐工機械跌幅5.98%,柳工股跌幅6.79%,山河智能跌幅6.16%,山推股份跌幅6.97%。
面對如此動蕩的經濟市場,工程機械企業需積極調整企業資本結構,推進產業升級,并且不斷加快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
2009年,我國機械工業以1.5萬億美元的銷售額,超過日本和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機械制造大國。然而,中國是工程機械大國卻不工程機械強國,基礎原材料、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等方面受制于人,70%的利潤被進口基礎件所吞噬,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成為發展必由之路。
最近,銀行“錢荒”爆發,我國市場經濟風險增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工程機械市場亦如此。業內不少專家認為,中國制造業要想可持續發展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表示:面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的一系列新挑戰,為保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全行業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
來源:慧聰工程機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