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2018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的“完成市區293條小街小巷路燈安裝”工程進展順利,目前第二期235條小街小巷的路燈已全面開工建設,今年12月底將全部完工。 (11月12日《湛江日報》)
“一根根燈桿豎立起來,一條條小街巷亮了起來,讓夜晚回家的人不再心慌。”報道開頭的這句話,準確而生動地詮釋了點亮盞盞街道對老百姓的重要性。一盞盞街燈,不僅照亮了回家路,更溫暖了這座城市、守衛著城中百姓。
路燈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標志,獨自走在大街小巷的每一個夜里,點點燈光是那樣可貴。亮起的燈光,蘊含著一座城市的溫度,是這座城市對每一位市民的關懷和陪伴。亮起的燈光,更是一座城市安全的屏障。沒有路燈的街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人的自由。由于沒有燈光,一些老人、兒童在外出散步、玩耍時,就必須考慮走夜路的安全問題,一些人也會擔心因為看不清路況而摔倒或被車輛撞到。更可怕的是,一些犯罪分子可能會藏身在沒有路燈的暗巷,給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試想,長期生活在沒有路燈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受到諸多限制,出門回家都要提心吊膽,幸福感又從何而來?
所以,盞盞路燈亮起來,是關乎老百姓幸福感、歸屬感、獲得感的民生大事。這也是其被列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十件民生實事”的一大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這新裝的2100多盞街燈全部選用綠色節能環保型光源led燈具,路燈不管開還是關,都是城市文明的彰顯。
市區293條小街小巷路燈安裝,下個月就能完工,這不僅溫暖了市民的回家路,更照亮了務實的工作作風。報道中提及,路燈安裝“嚴把質量關,認真細致審核燈桿、燈具、電纜、“三遙”控制終端等主要材料、設備廠家(品牌)的篩選”,還落實“專崗專人,專人專責”,“做到每一片區、每一條路路燈安裝責任清晰”,“并接受市民監督”。質量把關、責任到人、監督暢通,正是這求實效的“組合拳”,讓路燈真真正正亮起來。不是過去不知道路燈的重要,也不是過去就籌不來亮燈的經費,而是這種務實的作風沒有如今天這般得到一以貫之的踐行。雖報道中仍是“泛泛而談”,但起碼還是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了責任層層下壓、施工處處務實的求真務實態度。
來源:湛江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