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博會上的農產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無人機噴灑農藥,12分鐘就可以噴完30畝地,而且,比人工還均勻。使用魚菜共生技術,養魚不用換水而無水質變壞憂患,種菜不用土還不用施肥。
在昨天上午開幕的第六屆江門市農業博覽會上,一項項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高科技產品,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眼球。
據了解,為期4天的第六屆江門市農業博覽會11月22~25日在五邑華僑廣場舉行。與此同時,第五屆中國江門錦鯉博覽會、第二屆中國江門名龜博覽會也在五邑華僑廣場會展中心同期舉辦。
養魚不用換水種菜不用施肥
在現代農業館展區,記者見到一種魚菜共生的符合耕作體系展示。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技術是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種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實現養魚不用換水,而且水質不會變壞;種菜不用施肥,不用土壤,還能正常生長的效果。“目前這項技術已經進入最后的實驗階段,預計明年就可以正式推出,實現量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農機展示區,無人機、收割機、插秧機等現代農業機械更令人嘆為觀止。一家無人機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12分鐘就可以噴完30畝地,而且,比人工噴灑的還均勻。而一臺自走式旋耕機,一小時就可以耕完7至9畝地。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這些高科技的產品價格比較高,像一架直升機型無人機售價就要10萬元以上。“散戶一般不會買這樣的產品,更多是合作社購買或租用。”他說,“這些高科技產品的推廣,有利于農業規模化發展,推動農業高質量、高效率生產。”
智慧農業平臺改變生產模式
此外,記者了解到,在昨天開幕式上揭牌的“大灣區智慧農業平臺”,將充分發揮電信的網絡優勢,整合各方資源優勢,打造“云-管-端”一體化產品體系,使農業逐漸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生產出品質更高更標準化的農產品交付給消費者。
“比如說施肥,通過這個平臺的技術,就可以準確分析地塊的肥力情況,來根據實際需要施肥,改變現在人們不分區別施肥的做法。”該平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就可以讓農業生產實現科學化、標準化。”
特色美食令人胃口大開
在地方特色館展區,記者看到,蔬菜、大米、陳皮等,來自江門各地的農產品紛紛登臺亮相,讓現場的觀眾目不暇接。鄉村美食街展區,恩平大餅、荷塘魚餅、開平缽子糕等來自江門各地的特色美食,令人胃口大開。
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江門市農業博覽會是江門市兩年一次的農業盛典,從2008年起至今年,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相比往屆以農業為主,本屆農博會緊扣江門市“三農”,現場共設有14個展區,包括主題形象館、美麗鄉村圖片展、現代農業館、地方特色館、農機展示區、農業技藝展示區、豐收大舞臺、鄉村美食街、農產品展銷區、農業金融展區、鄉村旅游展區、農趣活動區等,全面展示江門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新面貌。
據了解,江門是廣東農業大市,耕地面積達230萬畝,是“中國陳皮之鄉”“中國優質絲苗米之鄉”,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和鄉村全域旅游目的地。
來源:宇宸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