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設備專家錢久林的奮斗史
企業家的誕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時代孕育了企業家的成長環境,創造了應有的機遇,有些人沒接住,循規蹈矩的做著蕓蕓眾生中的一員。有些人接住了,成為了國家發展的中流砥柱,并借助時代的力量成就了個人的事業,人們稱這些人為“企業家”。
錢久林,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1968年7月14日,錢久林出生了。他生于安徽省定遠縣爐橋鎮黃廟村,一個位于中國東南部的小山村。從小他就對機械類的產品情有獨鐘,但由于家境貧寒,無力支撐他在學業上有更長時間的深造。1990年,錢久林高中畢業后去了江蘇省無錫市國營農機廠,22歲的他,開始了他在機床領域的探索。首先接觸的是銑床,一做就是四年,后來又轉做大搖臂鉆床,做了一年。年輕的錢久林在這里吃了不少苦頭,由于一開始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需要靠自己慢慢摸索。作為新手被人嘲笑甚至被人欺負,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東西。這里是錢久林學習機床啟蒙的地方,也是這段經歷,奠定了他今后的發展方向。1997年7月,29歲的錢久林告別熟悉的環境,毅然換到了一個自己雖然不熟悉但是更感興趣的領域。他來到了浙江省溫嶺市澤國鎮,在這里從事銑床對外加工,幫當地的老板做了九年,這期間,他逐漸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擅長所在,這九年也讓他從一位新手變成了一位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的老師傅。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一直為他人做嫁衣呢?2006年,年近40的他,辭掉了工作,創立了溫嶺市澤國久林機械配件廠,開始了自己做加工、做機床的路程,直到現在。
從入行到現在,二十多年來,錢久林和機床的關系可謂密不可分。機床的方方面面他都接觸到了,不僅僅是只懂理論化的知識,而是從理論到實踐操作他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正因為如此,他才有信心創立自己的企業。企業發展這十多年來,遭遇過各種各樣的挫折,但是因為對專業知識的熟悉,也因為自己對于產品質量第一的堅持,一切困難都迎刃而解。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專業數控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機床設備面臨被淘汰的可能。不斷發展技術,鉆研最新的生產工具,是錢久林的工作原則和基準。無論是對于員工,還是對于自己,他都是這樣要求的。企業做到了與時俱進,與此同時,堅持“質量第一”是他們企業生產最基本的原則,產品質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企業也因此做到了長足的發展。
在錢久林看來,機床設備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三點:節能環保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節能環保是首要的,不僅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更重要的是為了環境保護的利益點出發。智能化時代意味著要不斷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信息化,是互聯網的時代特征,企業要利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的便利性,不斷學習和完善自身的不足,緊跟時代的步伐。
年輕時獨自闖蕩社會,埋頭苦練精湛技藝,人到中年毅然創業,這是錢久林的故事。他完美演繹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一路走來,幾多風雨坎坷,拋灑了多少熱淚和汗水,有付出有收獲。無論是人生還是事業,都是如此。“人活一輩子,如果不做點讓自己自豪的事情,豈不是虛度光陰?”——錢久林如是說。
(推廣)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