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順德電網史上首條過江電纜完工
大洋網訊 11月20日,110千伏新聯變電站在佛山市順德高新區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該變電站建成了順德電網史上的第一條過江電纜。在全長3.6公里的埋地電纜上,其中有680米過江電纜。據了解,以投入使用的新聯變電站將能滿足杏壇1.5萬戶家庭同時用電。
埋地電纜
滿足杏壇三分之一家庭用電
據了解,110千伏新聯變電站坐落于順德高新產業園內,項目總投資8308萬元。與以往的輸變電工程不同的是,新聯變電站入線工程由架空改為電纜,自220千伏容桂變電站送電到新聯變電站,需穿過容桂水道,接入順德高新區提前預控的地下園區綜合管廊,既建成了順德電網史上的第一條過江電纜,也樹立了有序規劃用電、政企共建管溝的先行典范。
早在2016年12月,順德供電局與順德高新區管委會簽訂電網投資建設框架協議,,協同開展高新區電網專項規劃,并納入高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位于杏壇高新區的新聯變電站。一名工作人員卻告訴記者,“架空的電纜沒有一條是接入新聯變電站的,接入新聯變電站的電纜都埋在了地下。”
這座與眾不同的變電站目前有2個主變壓器,“我們還預留了一個主變壓器的位置,會根據周圍村民和產業的用電需要,視情況而增加。”該工作人員表示。
據了解,新聯輸變電工程本期投運容量為126兆瓦,新建110千伏出線兩回、10千伏出線30回,終期投運容量將達到189兆瓦。項目投產后主要為順德科技工業園c區及周圍的新聯村、海凌村、昌教村、高贊村、馬寧村和馬東村的部分居民生產生活供電,助力多個政府招商引資項目上馬,為順德高新區快速發展、村級工業園改造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
那么,本期投運容量為126兆瓦到底意味著什么?杏壇供電所所長吳沖做了一個直觀而形象的解釋:對于杏壇來說,這大約滿足了1.5萬戶家庭同時用電,也就是全鎮約三分之一的家庭用電。
攻堅克難
680米過江電纜建了一年
記者隨后來到位于高贊橋下的一處地下電纜點。據介紹,此次電纜頂管施工開通了兩回路,還為今后的發展預留了兩回路。值得注意的是,電纜在途經容桂水道時,需要在水底下跨水道而過。這680米過江電纜從申報、建設、完工,用了整整一年時間。
杏壇供電所所長吳沖參與了過江電纜的建設過程,見證了變電站由無到有的全過程。“杏壇在順德呈東南-西北走向,但長期以來東南方向的電力供給能力較弱。”吳沖表示,“新聯變電站的啟用將彌補杏壇東南面電力供給的短板。”
然而,建設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架空線改落地的方案實施起來并不容易。順德區供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歷經了省市區三級規劃調整、地下管線規劃協調、大型頂管項目論證等前期困難。吳沖介紹,在技術層面,過江電纜從水底33米深處穿過,由于路徑長、河底地質狀況不穩定,如果不能固定下來,那么管線可能會懸空破裂。為此,供電部門聘請專業技術團隊,把電纜套在dn1800鋼管里面,在高壓水域下進行頂管施工,確保不纏繞后,再往里面灌注水泥漿固定了下來。
此次對于地下電纜的特點,吳沖介紹,電纜造價高、技術難,但相比架空線路容易遭受臺風故障和吊車破壞,地下電纜抗干擾和防范故障的能力強,安全性、可靠性更高,維護起來也比較簡便。據介紹,目前,杏壇鎮目前已建成了杏壇站、馬寧站、碧泉站、昌教站和新聯站共五個110千伏變電站。
觀察:電力為制造業大區提供動能支撐
在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提速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將成為順德今后重點發力的新增長極。而代表珠三角申報國家高新區的順德高新區,正承擔著順德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的重任。
據了解,目前,順德高新區用電裝變容量約4.75萬千伏安。隨著大型工業用戶不斷進駐,按照規劃預測,到2020年,規劃區總裝變容量12萬千伏安,最終用電負荷將達8.6萬千瓦。用電需求十分旺盛,急需加速配套電網設施建設。
110千伏新聯站的順利投產只是順德為產業轉型升級配備動能的一個縮影。據了解,今年還有220千伏奎福輸變電工程的配套6回110千伏線路全面建成,有效緩解順德中心城區電力供應緊張形勢,助力佛山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發展;110千伏譚洲輸變電工程投運,滿足佛山新城、能興國際演藝中心場館用電需求。另外,千伏鳳城站、順廣甲乙線增容今年也順利開工。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