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業用工相對緊張。在山東省沂源縣東里鎮東安村林果機械化生產基地,每年打藥人員就是很大的一個問題。打藥勞動強度大,用藥量大,人身易受到藥的傷害,果業用工相對緊缺,果園打藥用人更不好找。近兩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成立農機合作社,引進先進大藥機械-“煙霧機”,實行‘四統一’管理模式,解決果業打藥問題,受到果農的歡迎。
頭戴防毒口罩,手提“煙霧機”,一支服務小分隊活躍在田間地頭。6月16日,在山東省沂源縣東里鎮東安村林果機械化生產基地里,人們驚喜地看到農機合作社服務隊員忙碌的身影。
“兩年前,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東安村流域林果機械化生產基地成立農機合作社,實行了統一施肥、統一澆灌、統一打藥、統一銷售‘四統一’管理模式,先后購進了先進的打藥機械——‘煙霧機’,為社員免費打藥。”東安村黨支部書記張洪才介紹說,這種操作模式,既方便了社員,又為合作社的發展壯大提供了保障。所有這些,縣農機局功不可沒。
幾年來,沂源縣的林果業、設施農業、黃煙藥材種植面積約占農業種植面積的90%,植保作業是生產環節中勞動量最大的一項作業。就林果業來說,每年打藥需7~10遍,不僅勞動強度、用藥量大,而且人身受到的藥害也大,是果農最為頭痛的一項勞動。
“煙霧機”是一種新型的用藥機械,具有省工、省力、省藥、高效益等優點。多年來,在果業生產管理中,廣大果農感到最苦惱的是果園打藥工作,特別是夏天高溫季節,常常是汗水和藥液濕透全身,苦不堪言。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農民工向城市的轉移,果業用工相對緊缺,尤其果園打藥用人更不好找。
對此,縣農機局適時引進推廣用于蘋果、葡萄、桃、黃煙、大棚等經濟作物的新型“煙霧機”,使用煙霧劑作載體把藥物帶出去,以噴出的水霧做載體把藥物分解成顆粒,懸浮在作物的周圍,起到熏蒸和觸殺的作用達到使用目的。
新型“煙霧機”以其輕便、靈活、效率高、用藥量少、作物農藥殘留少、人體受藥危害小等特點,一小時打20畝,節省90%勞力,節省藥和水的幅度更大,東安村流域林果機械化生產基地里的耿春生、張洪剛、閆世軍等一大批林果大戶率先啟用,結果真是省時、省力、省錢。“三省”的好處大大吊起果農用“煙霧機”的胃口,紛紛租用“煙霧機”打藥,逐步改變傳統的打藥模式,實現先進農機與現代農業相結合。
目前,該縣已在東里、中莊、張家坡等鎮推廣新型“煙霧機”136臺,先后邀請廠家技術人員到東里、中莊等鄉鎮傳授新型“煙霧機”的使用及防護技術。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