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7月14日,美籍比利時人亨德里克·貝克蘭注冊了酚醛塑料專利。此后,人們開始進入塑料時代。可當時的人們卻并不知道塑料發展至今在被廣泛應用于包裝、建筑、交通、電子、農業、醫療、航空航天和國防等眾多領域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白色污染的困擾。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設計研究所的羅爾弗·哈爾登表示,我們需要第二次塑料革命。第一次塑料革命讓人們進入塑料時代,卻沒能在原材料上做選擇讓人們從環境污染和有害化學物質中走出來。而未來,我們的塑料應該是節能的、綠色的、智能的,它應該具備無毒害、可降解等特點。
出現 第一次塑料革命
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蝕能力強,不與酸、堿反應;制造成本低;耐用、防水、質輕;可塑性強;是良好的絕緣體;用于制備燃料油和燃料氣,這樣可以降低原油消耗。塑料的優點使其自出現后,被譽為20世紀最好的發明。
塑料的廣泛應用確實給人類帶來不少益處,但漸漸的,從人類健康和環境兩個角度來看其代價也很高昂。從呱呱墜地的嬰兒開始人們就接觸塑料制品(如奶嘴和奶瓶等),這個過程一直延續到生命終結。長期持續性接觸塑料制品,增加了某些人體內累積的一些化學成分濃度,且無法消除,而這些化學成分則潛在危害人體健康。
塑料的負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想到塑料,人們想到的已經不是便利,而是“毒害”、“污染”,許多產品只要被冠上塑料之名,就會被認為是不安全的,是次要的選擇。
綠色 第二次塑料革命
在日常生活中,恐怕沒有哪種物質像塑料一樣,能如此深入、徹底地融入大眾生活的每個環節中:大到飛機、汽車、輪船部件,小到吸管、燃料、包裝盒,都少不了塑料的身影。而現如今的塑料制品,再也不應該是許多人眼中那個和“污染”、“廉價”等詞匯聯系在一起的污染大戶了。
哈爾登說:“目前很多類型的塑料制品和其消費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未來對塑料的繼續使用要求我們重新設計這些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以使它們與人類健康和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相協調。”
眼下,各類新型環保塑料材料層出不窮:可以透光的水泥可以讓建筑更具美感;有絕佳阻燃功能、抗磨損、抗腐蝕功能的塑料制品可以運用到汽車、電子等各行各業當中;全新的生物可分解塑料、光分解塑料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白色污染”對環境的傷害。
綠色發展之路,塑料第二次革命,將其與人類健康和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相協調。作為“綠化”的塑料行業,更是成為了未來制造原材料的“新支柱”。有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我國的塑料加工行業雖然發展勢頭迅猛。
來源:阿里巴巴機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