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為慶祝創刊55周年,《農業機械》雜志社在北京舉辦包括“中國農機工業高端對話”、“2012中國農業機械年度產品top50頒獎晚會”等內容的系列慶典活動。
《農業機械》雜志創刊于1958年7月1日,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直屬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的國家級大型農機期刊。從1958年到2013年,《農業機械》雜志55年風雨兼程,與中國農機化事業同呼吸、共命運;《農業機械》雜志55年辛勤耕耘,與中國農機工業同發展、共進步。作為我國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的農機刊物,《農業機械》雜志忠實記錄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農機行業的發展歷程。
《農業機械》雜志55年來立足農機行業、服務農機用戶,憑借其強大的用戶、客戶資源,以及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強大的資源平臺,舉辦了一系列研討會、品牌推介、產品團購等活動,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
55年只是一個新的起點,人們期望未來的《農業機械》將繼續與我國農機化事業同發展、共進步,打造農機百年品牌期刊。
在為慶祝《農業機械》雜志創刊55周年舉辦的“中國農機工業高端對話”活動上,行業領導、專家和企業家聚集一堂,從農機行業全球化戰略發展、技術創新、產品質量監督認證以及流通等領域探討農機行業整體發展趨勢,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當前我國農機行業發展中存在的挑戰與機遇。
“高端對話”中有專家分析,盡管目前我國農業機械行業發展進步很快,但與技術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農機行業有8000多家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也就2000多家,而且主要產業分布中,拖拉機企業一兩百家,收獲機械企業近三百家,企業的很多裝備都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留下來的老古董,行業裝備新度系數僅在0.3左右,中低端產品生產能力嚴重過剩,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高端對話”中有專家提出,中國的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僅僅依靠跨國巨頭來發展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的本土企業責任更重,壓力也更大。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農機工業體系,才能夠支撐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才能夠談城鎮化、工業化和信息化。當前,中國農機行業競爭異常激烈,跨國農機巨頭、行業外資本紛紛進入,本土農機企業必須盡快轉型升級。要轉型升級、要實現“中國農機夢”,都離不開品牌的打造,最終在國際農機市場究竟有多少中國品牌,是中國農機行業發展成敗的關鍵。而在此進化過程中,“兼并”算是最快的一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快速地獲得新產品、新技術、甚至是新的人才團隊。但同時,企業將面臨著文化融合的難題,說白了就是機制的改變、人才的應用等一系列管理問題。
來源:阿里巴巴機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