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林,33歲,年畢業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現為首鋼礦業杏山鐵礦提升作業區電氣點檢員。參加工作10年,他從初入職場的“青澀”小伙蛻變成電氣點檢“老手”。2016年和2017年連續被評為首鋼礦業公司“青年工匠”;在2018年“首鋼礦業杯”第二屆國冶金礦山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他榮獲電氣設備點檢員比賽冠軍,被授予“全國冶金礦山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十載輾轉“鑄劍”
2008年,大學畢業的王寶林被分配到正在籌建的杏山鐵礦。面對井下艱苦的環境,有人選擇了退卻,他卻堅持了下來,兩年后便擔任動力作業區電氣點檢員,負責地表及井下供電系統安裝及維護。從那開始,他知道,自己的擔子更重了。他閱讀許多電氣專業書籍,纏著老師傅請教工作難題,他沉溺于現場實踐不能自拔。
兩年里,他組 織完成了地表及井下所有變電所的標準化治理,全部達到星級維護標準。
2012年,王寶林被調至采礦作業區擔任電氣點檢,主要負責、鏟運機、中深孔臺車等單體設備維護管理工作。
隔行如隔山。但對于電氣專業來說,同行也隔山。想歸想,做歸做,既來之,則安之。他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
有一次,爆破裝藥使用的空壓機頻繁出現故障且備件不足,如不及時處理,直接影響生產。為徹底解決問題,王寶林多方面查詢請教,廢寢忘食研究空壓機運行原理,zui終確定了空壓機反比例閥與私服氣缸的配合存在問題。反復試驗后,他避免了空壓機故障影響作業,確保了生產安全穩定。
2014年,他又被調入提升作業區,負責副井、道砟及130#電鏟區域的電氣管理與維護,又是一個新的領域。
為盡快投入工作,他將電氣原理圖拷貝到手機上,一有空閑就認真研究。為創造舒適的乘罐環境,他組 織對副井罐籠安裝了電動罐簾、照明和電視;為實現潤滑站遠程啟動,他帶頭完成了電氣線路改造工作;為實現無人值守,他積極組 織完成副井各水平操車系統遠程改造;為保證職工乘罐安全,他帶頭攻克副井無人值守點位候罐柵欄門自動開閉的技術難關。4年來,他帶頭攻克電氣難題十余項,降低生產成本一百余萬元。
百天奮力“磨劍”
經過層層選拔,王寶林入選“首鋼礦業杯”第二屆全國冶金礦山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電氣設備點檢員參賽名單。
在投入訓練的第 一天,王寶林就“壓力山大”。全國冶金礦山行業的近30名頂 尖高手角逐,絕非易事。在只有短短3個多月的集訓時間里,除了要學習變頻器、自動化調試、控制系統、原理圖研究、高壓供電系統、定值修改、參數設定等電氣設備點檢知識點,還要進行故障排查題目的演練,浩如煙海的備戰題目、不計其數的操作頻次并沒有嚇倒他;對新鮮事物濃厚的興趣,激發了他努力學習的斗志。
集訓期間,他白天研究實操,發現疑問做好標記,及時請教老師,晚上學習理論知識。100多天,王寶林沒有休息一天,中秋節、國慶節,也不例外,妻子一個人帶三歲的孩子。如此嚴格要求自己,他對比賽志在必得。
臨近比賽,王寶林每天參與考試測驗,對于任何失誤都反復鉆研,直至攻克難題?;叵肽?00多天堪稱“魔鬼訓練”的日子,他刻骨銘心。在枯燥中重復,在重復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zui終,他頂住了壓力,心中的信念愈發堅定。
眼前,“利劍”緊握在手,決戰時刻終于到來。
一朝揚眉“亮劍”
10月15日,“首鋼礦業杯”正式拉開帷幕。
電氣設備點檢員項目,共有來自全國冶金礦山行業的29名“高手”參加。
實操項目分為低壓配電與負載、高壓供電、電氣傳動與自動化控制三個項目,分兩天進行。
按照比賽統一安排,他抽簽第26個出場,10月16日中午11:00到達比賽現場;12:30進入封閉候賽區,直到晚上20:10才等來上場指令。
漫長的等待,讓緊張的氣氛越發高漲。首次參加國 家級競賽,王寶林心里難免緊張。當“26”這個數字響起耳邊的一剎那,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迅速調整心態,邁著堅實的步子進入賽場。
8小時的等待,50分鐘的競賽時限,是能量的急劇爆發。開弓沒有回頭箭,十年的輾轉“鑄劍”、百天的奮力“磨劍”就是為了今朝的勇敢“亮劍”。
在低壓配電與負載考試中,王寶林穩扎穩打,不敢有半點馬虎,正常發揮;在高壓供電考試中,卻是“步步驚心”。比賽時間僅有15分鐘,他完成現場隱患排查、定值修改后,時間僅剩3分鐘,需要現場送電操作和遠程遙控合閘。王寶林幾乎是來回跑步進行的,zui終圓滿完成所有考核項目。
在第二天的電氣傳動與自動化控制考試中,王寶林有了經驗,不再緊張,沉著應對,出色完成,zui終獲得電氣設備點檢員項目冠軍,被授予“全國冶金礦山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十年磨一劍,霜刃終得試。王寶林用技藝、激情、汗水和智慧,贏得了掌聲。問及今后的工作,他說:“榮譽只代表過去,人生只有不斷清零,才能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