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截至6月27日,全國大規模小麥跨區機收會戰基本結束,不少地區開始進入夏種工作。總體來看,今年跨區作業可以呈現四大特點,即聯合收割機投入充足、黃淮海機收機播水平創新高、五大主產區麥收進展順利、作業市場平穩有序。
截至6月27日,全國已收獲冬小麥3.22億畝,超過應收面積的94%;全國共投入聯合收割機54萬臺,完成小麥機收面積2.88億畝。至此,安徽、河南、江蘇、山東、陜西、山西、河北等小麥主產區的機收工作相繼告捷,全國大規模小麥跨區機收會戰基本結束。麥收結束的地方,各類拖拉機、玉米播種機、插秧機等農機具已迅速投入夏種工作。
總體上看,今年全國小麥跨區作業呈現出四個特點:一是聯合收割機投入充足。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的拉動下,各地小麥聯合收割機保有量持續增長,特別是高性能機具比重明顯增加,機具維修和零配件供應服務明顯優化。二是黃淮海機收機播水平創新高。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等五大主產省共完成小麥機收面積2.36億畝,機收水平高達98.4%,較去年提高1個百分點;目前,黃淮海地區已完成夏玉米機播面積1.4億畝,機播水平達90.8%,高出去年全國玉米機播水平8個百分點,有效保證了播種進度,贏得了寶貴農時。三是五大主產區麥收進展順利。農機部門加強小麥跨區作業市場信息采集,及時發布作業供求信息,科學調度機具,引導供需雙方有效銜接。組織作業隊搶晴天戰陰雨,千方百計加快收獲進度,各地搶收工作進展順利,實現了顆粒歸倉。四是作業市場平穩有序。農機、交通、氣象、公安、石油石化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協作,為聯合收割機順利作業、有序轉移保駕護航。今年共有1.1萬個跨區作業隊奮戰在夏收一線,形成集中會戰與有序流動相結合的機收作業格局。農機合作社等各類農機服務組織已成為“三夏”搶收搶種的主力軍。“三夏”期間全國麥收機具充裕且配置合理,燃油供應平穩順暢,農戶用機需求得到有效滿足,機手收益相對穩定。
(來源: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