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再添新助手 人工智能顯微鏡來啦
好機友
日前,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對外宣布,一款可以應用于病例分析領域的人工智能顯微鏡已在研發測試階段,這項新技術將人工智能和顯微鏡融合,可助力醫生輕松實現自動識別、檢測、定量計算和生成報告。
一個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一個是21世紀引領時代的技術科學,顯微鏡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會給人類帶來哪些驚喜?
輔助醫生快速捕捉信息
在我國,人工智能進入微觀世界,始于醫療領域。2017年11月,中國光學顯微鏡生產企業麥克奧迪宣布與global good 基金合作推出一款用于瘧疾檢測的ai顯微鏡。這款產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驅動,運用自定義圖像識別軟件,能在20 分鐘內識別和計數血片中的瘧疾寄生蟲。
中國農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植物表型研究專家馬韞韜博士介紹,ai顯微鏡從本質上說并不是一項具體的技術,而是一套技術集成,而這種集成,在不同領域,構成內容也不盡相同,“簡單來說,ai顯微鏡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圖像的深度學習而得出人工智能報告,圖像采集靠顯微鏡,深度學習源自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編程”。
記者了解到,目前騰訊已與國內100多家三甲醫院達成合作,ai醫學影像篩查領域已從食管癌擴大到肺結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乳腺癌等。截至上月,ai顯微鏡已累計輔助醫生閱讀醫學影像超1億張,服務超百萬患者,提示高風險病變15萬例。
“我國目前每年需約12萬名病理醫生,但經過訓練的病理醫生只有不到2萬名。將病理切片數字化,并用ai算法輔助分析,有助于緩解病理醫生不足的狀況,這也是ai+醫療的未來趨勢。”騰訊ai lab的工作人員表示。
成熟應用還需技術突破
“醫療技術條件特別是影像技術的成熟,為ai顯微鏡在醫療領域大展身手提供了先決條件,這是一個可喜的開端。”馬韞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事實上,這僅僅是ai顯微鏡廣泛應用于社會發展各領域的第一步,在未來,ai顯微鏡將會有一個井噴式的發展應用過程。”
而在今年初ibm公布的對未來五年內新科技的預測中,ai顯微鏡位列其中。目前,ibm研發團隊已經開始研發用于收集分析海洋數據的ai顯微鏡。“ai顯微鏡的成熟應用,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技術集成,各個領域的技術發展日臻成熟,瓶頸不在于某個領域,而在于有針對性的領域應用。例如,工業領域和醫療領域的應用,需要的技術手段和思路是不一樣的,而將ai顯微鏡廣泛應用于農業領域,又會存在新的挑戰。”馬韞韜說。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