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基本面
1)銷量方面,2018年q1~q3汽車銷量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97個百分點;2018q3汽車銷量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6.99%,主要歸因于中美經貿摩擦、去杠桿等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經濟環境壓力較大,終端需求持續低迷。我們認為,考慮到同期基數高的原因,今年四季度汽車產銷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未來品牌與企業分化仍將持續,新產品周期的南北大眾以及豐田等日系品牌,吉利、上汽乘用車等優質自主品牌未來表現有望持續好于行業。新能源汽車仍保持高速增長,前10月銷量增長75.60%,新能源乘用車是主力。2)庫存與價格方面,2018年1月以來經銷商庫存系數都處于警戒線以上,經銷商庫存壓力大;乘用車終端優惠幅度在擴大。3)成本方面,主要原材料鋼鋁銅等價格仍處于高位,汽車制造壓力仍存。綜合來看,預計汽車行業營收增長和利潤率仍將面臨壓力。
行業整體經營情況
1)2018年前三季度汽車行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明顯收窄,其中q3凈利潤出現負增長,主要原因在于汽車銷量負增長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帶來的營業成本快速增長。2)行業毛利率和凈利率的小幅下滑、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的顯著降低以及roa/roe下降均反映出行業盈利能力的減弱。3)在建工程相比年初增長率顯著上升,投資性現金流量凈額和資本性支出明顯增多,主要原因在于車企加大投資與研發以開發新車型,布局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技術。
細分行業情況
板塊經營情況分化比較明顯:①乘用車板塊2018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隨銷量下降(同比下降7.74%)有所下滑,盈利能力減弱。②客車板塊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在銷量下滑(-9.72%)的影響下大幅下滑(-24.37%),利潤率下降較明顯,主要受國家新能源客車補貼退坡影響。③貨車板塊營業收入下滑幅度擴大,主要受重卡行業景氣度顯著回落影響。④零部件板塊業績增速較高但較上年增速放緩,主要與下游汽車產銷增速放緩有關;盈利能力小幅波動,毛利率小幅下降主要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⑤q3經銷服務板塊營收低速增長,凈利潤下滑,主要因q3汽車產銷下滑影響。
機構持倉情況
我們統計了主要機構持倉情況。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汽車行業機構持倉比例為3.52%,為近12個季度新低。從整個行業來看,前十大重倉股的機構持倉占行業機構持倉市值比重合計為71.97%,為近5年新高,有集中化趨勢,
其中上汽集團的機構持倉市值占比為38.30%。
行業表現及估值
今年以來,汽車板塊跑輸大盤13.69個百分點,目前行業ttm市盈率為14倍,從2002年以來的歷史數據來看,位于歷史估值中樞下方。其中,乘用車板塊12倍,零部件板塊15倍。目前來看,整體估值已基本消化了汽車景氣度低迷的預期,行業優質龍頭具備配置價值。
行業投資策略
1)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汽車行業整體承壓,同時考慮到同期基數高的原因,2018年四季度汽車產銷增長壓力依然大。未來品牌及企業分化仍將持續,建議重點關注強勢自主品牌、大眾及日系產業鏈,如上汽集團(104)、廣汽集團(601238)等,以及優質零部件標的精鍛科技(300258)、豪邁科技(002595)、拓普集團(601689)、愛柯迪(933)等。2)在新能源汽車股比放開、明后年雙積分政策正式考核的共同作用下,合資及外資車企進場參與競爭,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供給將持續改善,中高端乘用車占比有望持續提升,在公共及運營領域的支持以及私人消費的逐步接受下,未來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有望持續快速增長,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主力。隨著外資和合資車企紛紛入場占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將加劇,優勝劣汰成為必然,建議重點關注具備技術研發和客戶渠道優勢的優質產業鏈龍頭公司,如比亞迪(002594)、北汽藍谷(733)、宇通客車(066)、寧德時代(300750,電新組覆蓋)。
來源:證券之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