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概念,它的出現對于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推動農業商品化進程,縮小城鄉貧富差距有著重要意義。六安市葉集試驗區“家庭農場”式的種養模式已遍地開花,實現傳統種植業向“家庭農場”型的華麗轉型,讓當地養殖戶的夢想高飛。
近年來,葉集試驗區平崗辦事處養殖大戶們依托史河總干渠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規模養殖業,今年這些養殖大戶們又搶抓中央大力支持發展“家庭農場”的契機,實現了從傳統種養殖向“家庭農場”型的華麗轉型。如今,在葉集平崗辦事處,“家庭農場”式的種養模式已遍地開花。
走進葉集平崗春成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房屋,各種名貴花樹隨風擺動。合作社依托史河干渠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面養殖300畝,年產魚10萬公斤,另有雞舍幾十間,養蛋雞10000余只,各類苗木10000多株,農場主龔祿春在這里實現了他的創業夢。春成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龔祿春如數家珍地說:“我這以養雞和養魚為主。水塘里養的有鯽魚,一年可以收入幾十萬塊錢,魚一般都銷售到湖北、河南信陽、合肥、上海、南京。雞舍里的雞蛋銷售也可以,都運往周邊幾個城市,比如淮南、阜陽、合肥、六安,淡旺季在一起每天平均銷售5到6噸貨。
談起自己的創業夢,龔老板說想辦一個花園式的“家庭農場”,將來讓更多的人過來參觀。“下一步準備再建一個規模大一點的雞舍,想把這個家庭農場辦得更好,而且我想辦一個在六安地區規模最大的花園式農場。”
孟凡新回鄉創業多年,2012年在靠近史河干渠的地方新建了一個“家庭農場”式的養鵝場,總投資200萬元,現有鵝苗兩萬只,通過幾年的發展,該公司逐步建立了良好的銷售網絡。為適應市場需求,如今他的養殖場正在建設庫房,準備新上冷庫、包裝一整套深加工設備,來滿足源源不斷的市場需求。
“產品除了在葉集銷售,其他還主要銷往合肥、六安、霍邱、金寨、河南固始等地。”孟凡新說,下一步他將擴大規模,并帶動更多的農民養鵝致富:“我們周邊養鵝戶積極性也非常高,因為我還有一個鵝場,建的時間也比較長了,也帶動了不少農民致富。”
“近期我又發出去幾十萬只鵝苗,小鵝苗養一段時間我再回收,正常情況下散養的養鵝戶一只鵝能賺25到30元,還是純利潤。”孟凡新這樣細說道。
養殖大戶江禮波養羊多年,如今他的養羊場里有大小羊六七十只,主要勞動力都是家庭成員。史河干渠兩岸的草就是羊的最好飼料,養殖等于用草換肉,用羊換錢。一天兩次在史河干渠岸邊放羊是他工作的全部。
江禮波說:“天氣好的話,羊早點放出來;天氣不好的話就晚點出來。大概兩到3小時左右把羊趕回圈里,上午下午都一樣,下午大概4到5點放羊。”
江禮波告訴筆者,有了這史河干渠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想擴大羊群,將來成立一個真正的家庭農場。“目前羊的總數是60多只,下一步打算逐漸擴大羊群,搞規模養殖。”
“我們這邊的家庭農場立足于自身發展,我們黨委、政府在發展家庭農場的過程中,一是進行宣傳引導;二是聘請專家科學規劃和指導;三是通過農業開發退耕還林后續工程等項目給予重點扶持,重點傾斜;四是幫助協調貸款支持,通過發展家庭農場輻射帶動周邊群眾,推動農業產業提升,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平崗辦事處副主任馮克運如是說。
在葉集平崗,我們不僅看到了勤勞致富的農民,看到了特色鮮明的農業,更看到了經濟繁榮的農村,史河總干渠成就了家庭農場主的創業夢,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為農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馮克運說:“我們平崗辦事處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大力扶持家庭農場發展,農村經濟在高效種植、特色養殖上做文章,將過去的農村能人培育成能人大戶,再將這些能人大戶培養成家庭農場主。截至目前,全辦資產達百萬元以上的家庭農場近40家,資產達千萬元以上的家庭農場有3家,呈快速發展的一個趨勢。”
近日,筆者從葉集工商局了解到,以中藥材種植為主的六安市圣豐生態農業家庭農場有限公司也落戶葉集。這是全市首家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出現的“家庭農場”。如今,在葉集平崗辦事處,家庭農場已逐步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為當地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
(來源:六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