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甘肅省,玉門市是中國油田故里,養育和繁衍了中國現代工業,而這樣一個激蕩著整個民族的夢想的地方,在過去一度戈壁連連,山地叢叢,綠色是不可多得的珍奇。而如今,葡萄連片,枸杞成林;瓜果進棚,蔬菜入室……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門市,在一片片綠意盎然的土地上,設施農業正彰顯著蓬勃的生命力。
七月驕陽正酣。在玉門市順興萬畝農業產業示范園,郁郁蔥蔥的林果、連片的蔬菜覆蓋了一度飛沙走石的荒灘。
“這里原來是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玉門市農科中心主任馬俊喜介紹,“在國家和甘肅省的幫扶下,兩年前我們從國外引進了高效節水的滴灌、噴灌技術,開始集全市之力改造荒灘,發展現代設施農業。”
通過兩年多的艱辛努力,荒灘一步步舊貌換新顏。一個集溫室、蔬菜、林果和花卉種植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園區矗立在荒漠之上。
“示范園現在每年育苗3000萬株,包括枸杞、葡萄等一系列經濟作物,能解決玉門市全部12個鄉鎮的育苗。”馬俊喜說,“不僅如此,示范園每年還能產出新鮮蔬菜500多噸、花卉1000多盆,既能改善生態環境。也能給農民帶來財富。”
來自玉門市下西號鄉河東村的農民賈延生和他的十幾個同村鄉親正在采摘成熟的辣椒。
“沒想到在荒漠上還能種出蔬菜。”利用農閑時間來這里打工的賈延生說,“希望政府能繼續加大投入,讓我們這里的戈壁灘能長出更多的綠色來。”
地處戈壁腹地的玉門市是酒泉市下轄的縣級市,自然條件惡劣。全市1.3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半數以上為戈壁荒灘。
近年來,玉門市充分利用戈壁灘不占耕地、規劃易行、發展空間大的有利條件,引導農民大力發展以溫室蔬菜、枸杞、葡萄為主的設施農業,重點推廣有機生態無土栽培、分層植土、瓜菜套種、節水灌溉等農業新技術,凸顯出設施農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戈壁灘上,這個曾經“春風不度”的地方,如今依靠農業科技,在當地12個鄉鎮全面推行溫室種植、鋼架拱棚和特色林果等一系列設施農業,“染綠”了戈壁灘。
“隨著全市30多萬畝設施農業的建成連片,玉門的風沙少了、規模也小了。”玉門市副市長曹彥軍說,“目前玉門已躋身甘肅省‘蔬菜產業大縣’行列,農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2012年,玉門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9000元大關,達到9270元。依托設施農業,當地已培育形成了葡萄、人參果、韭菜、枸杞等20多種特色農產品。
目前,該地正積極利用新技術,培育開發了啤酒原料、飼草、棉花、綠色保健食品等新興產業極大地推進傳統農業向市場化和現代化轉變,開創品牌農業發展的新階段。
(來源: 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