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意針對人工智能(ai)、深度學習、機器人等14項關鍵技術擬定出口管制,業界憂心防堵對象就是中國大陸,這讓在中國大陸當地設廠、進行ai等領域發展的系統廠相當緊張,積極思索因應之道,避免出貨受阻。
業界人士分析,美國在ai等領域的芯片技術獨霸全球,若美方封鎖14項關鍵芯片輸陸,中國大陸海思、比特大陸等積極在ai發展的業者勢必加快腳步,美國企業一方面產品無法輸陸,另一方面又得面臨海思等陸廠加速興起的競爭,受傷最重。
供應鏈人士表示,一旦輝達等美國芯片廠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受到限制,以技術層次來看,臺灣芯片廠在ai、深度學習等領域的功力還不夠成熟,能接收的轉單效應有限;盡管輝達等大廠可能會有訂單縮減問題,但海思、比特大陸等中國大陸芯片業者也在臺積電下單,一消一長下,臺積電影響有限。
業界評估,如果相關禁令真的實施,美國的大廠可能會首當其沖,另外,以客制化程度高的asic芯片來說,相關業者已經進行中的案子應不受影響。若有客戶這時有能力搶占出現空白的市場,也可能持續為供應鏈中的臺廠帶來商機。
同時,由于定位導航有很高的地域性,必須高度在地化,大多以當地品牌為主,以神達來說,并購magellan以擴大美國當地車用云端服務市場。業者表示,除了并購當地品牌,在其他衛星監控等領域,臺灣廠商的生產基地多以臺灣為主,美方防堵對象是中國,目前對臺廠影響有限,后續將持續觀察。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