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內蒙古人均耕地面積居中國首位,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的生產基地。作為中國北方的重要糧倉,農業資源特別豐富,糧食總產量不斷創造著歷史,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
2013年上半年,內蒙古全區農機化工作緊緊圍繞農牧業廳農牧業工作統一部署,堅持服務&ldquo三農三牧&rdquo宗旨,加強監督檢查,扎實開展工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全面快速健康發展的農業機械化為現代農牧業穩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加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監管,全區實行了&ldquo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rdquo操作方式,全面推動補貼信息公開。從農機購置補貼統計平臺獲取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區共補貼購置農機具50234臺套,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其中:拖拉機16709臺,耕整地機械7303臺,種植施肥機械12330臺,玉米收獲機2337臺,飼料作物收獲機2149臺。
農機機群結構進一步優化。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宏觀調控作用,引導農民購置使用先進適用農業機械。上半年新增機具中,大型機械21756臺,比上年同期增加3147臺;聯合收割機的增量與上年全年新增數量大體相當。體現了機械裝備向大型化、聯合作業的高新產品方向發展,裝備結構明顯優化,裝備質量明顯提高。
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不斷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融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加大農機化主推技術推廣力度。已完成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1802萬畝,比上年增加117萬畝。機械深松、精量播種、秸稈根茬返田、節水灌溉等先進技術不斷普及,分別達到833.5萬畝、5774.78萬畝、505.7萬畝和1487.77萬畝。
畜牧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將畜牧業機械化作為發展重點,下達試點示范任務,確定了25個試驗示范旗縣。畜牧業機械保有量快速增加,上半年新增3547臺套,其中大型機械和成套設備成為牧區裝備耀眼亮點。各盟市圍繞建設型畜牧業發展戰略,結合草原生態補獎機制實施,快速推進畜牧業機械化。草業機械化生產方面,種植、收獲、打摟捆運貯等實現了系列機械化生產作業。
農機安全形勢保持穩定。農機安全管理工作逐步深化,制定了內蒙古2013年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為農機安全發展提供保障,按照方案安排,大力宣傳農機安全生產知識,治理無牌無證現象,有效地提高了農牧民和農機手的安全意識,減少了農機事故的發生,保障了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2012年,全區農機裝備總量和機械化水平同步快速增長,農機總動力3250萬千瓦,同比增長2.5%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3%,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為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今年當地的機械化水平又不斷提升,又創新高。
(來源:內蒙古農牧業信息網 )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