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流區間左線順利貫通。(青島地鐵集團供圖)
半島記者 婁花 通訊員 龍怡
繼國內首條地鐵海底隧道貫通后,青島地鐵1號線又傳新進展。11月15日上午9時,“鐵龍三號”盾構機從流亭機場站破土探頭,地鐵1號線最長機械作業區間——汽流區間(汽車北站-流亭機場)盾構左線安全精準貫通。
復合式盾構機“軟硬通吃”
地鐵1號線起自西海岸新區峨眉山路站,終至城陽區東郭莊站,線路全長約60公里。汽流區間全長3034.6米,是全線最長的機械作業區間和關鍵線路,由中鐵二十局集團承建。該區間穿越自來水廠、白沙河、機場道路等,沿線主要以巖層為主,破碎帶及部分上軟下硬地層和砂卵石地層的復雜性和周邊環境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技術管理和安全管控的難度。
針對復雜地質,項目量身定制了兩臺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該盾構機身長達86米,總重量約噸,開挖直徑6.28米,以液壓馬達提供驅動,配備大尺寸刀具提高破巖效率,并采用高耐磨材料提高刀盤和螺旋機耐磨性能。該復合盾構機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設計理念,通過對螺旋機結構、刀盤配置等關鍵部位的優化改進,實現在軟土、沙層和巖石等各類地層中無壓、保壓自由掘進,做到了“軟硬通吃、切換自如”。汽流區間的精準、安全、順利貫通,再一次證明了復合式盾構機在青島地區的可行性,為青島地鐵機械化作業水平的提升,以及其他地鐵線路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借鑒價值。
汽流區間右線預計月底貫通
此外,為完成全線最長的機械作業區間施工任務,項目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攻堅克難。通過土體改良技術研究、與高校共同專題研究渣土固化材料、對螺旋機等關鍵部件創新改進等,有效解決了穿越白沙河水大噴涌、渣土含水量大外運困難問題,將設備適應性發揮到最佳,實現盾構安全順利始發和到達。先進的高精度測量機器人、陀螺定向儀,以及測量控制網布設技術、多方法的校核,確保了貫通誤差僅19mm,實現了與設計洞口精準對接。
施工過程中,項目始終以安全生產為主線,合理優化施工方案,安排專人視頻監控掘進過程和各項數據,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確保了施工生產順利推進,單線每月最高推進達到300米,為隧道左線順利貫通奠定了基礎。汽流區間右線預計本月底貫通。
■進展
10座明挖車站主體已封頂
據悉,地鐵1號線共有明挖站21座,目前10座主體結構已封頂,10座車站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暗挖站16座(含明暗挖結合站),1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完成,15座車站正在進行二襯施工。
tbm/盾構區間設計總長31570米,計劃投入tbm/盾構21臺,已始發13臺盾構和6臺tbm,有11個機械掘進區間已貫通。礦山法區間(非過海段)設計總長12100米,目前已開挖完成10233米,占總量的85%;二襯設計總長12100米,開累完成3507米,占總量的28%。
來源:大眾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