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丘陵山區因自然、經濟條件的制約,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難度比平原地區更大,更為艱巨。而在我國,丘陵約有10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十分之一。居于山丘的農田,農機該如何走到那里?
7月24日,在宜賓市江安縣桐梓鎮金江村一大片稻田里,農機技術人員正在操作小型收割機進行收割作業,不到一小時,1畝水稻就收割完畢。全省丘陵山區水稻機械化收獲推廣演示會上,一些感興趣的觀摩人員還在工作人員指導下,上機進行了試操作。
丘陵山區是四川水稻的主產區,由于受耕作制度、自然條件和技術應用等影響,丘陵山區水稻收獲主要還是依靠人工完成,機械化作業水平落后,已成為四川全省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ldquo短板&rdquo。
四川丘陵山區多,田塊細碎化,普遍存在梯田多、田埂高、道路窄,不便農機作業的特點。特別是田土之間&ldquo以埂代路&rdquo現象突出,田間機耕道通達率不足30%,限制了農機下田。這些短板,無疑給稻農增收帶來了不小的困境。
&ldquo這種機器體積小、質量好、重量輕,操作簡單,使用靈活,大田小田都去得到,一天可以收割10多畝,特別適應丘陵山區作業,很受農民朋友歡迎。&rdquo來自四川省丘陵山區12個市的農機部門人員,觀看收割機操作后,對&ldquo農機化發展解決山區稻農的收割之難&rdquo有了更進一步的認同感。
&ldquo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已成為推動現代農業規模經營,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解決今后&lsquo誰來種地、怎樣種地&rsquo問題的戰略抉擇。&rdquo四川省農業廳副廳長牟錦毅表示,破解提高農機化水平已十分必要。在全省丘陵山區水稻機械化收獲推廣演示會上,如何為農機&ldquo鋪平道路&rdquo成為參會人員關注的焦點,一條條有針對的意見和建議也清晰起來。
&mdash&mdash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整合農機資源,形成&ldquo一戶購機、多戶使用&rdquo的合作共用機制,培育以農機手為主的新型職業農民,推廣機械化方式種地。
&mdash&mdash建立農機農藝協作互動機制;建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推廣基地;建立農機產業聯盟。
&mdash&mdash重點向開展機插秧、油菜機收等關鍵、薄弱機械化環節生產的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發放農機作業補貼,調動農民使用農機的積極性,降低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的經營風險。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進入了中級階段,而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明顯落后,水平較低,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如若填補上丘陵機械化這塊短板,將打破我國現有的農機化局面,向農業強國步步逼緊。
(來源:四川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