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遠程自動取水又可水下作業
“南充造”水質采樣無人機暢銷全國
“魚鷹”無人機實現自動水質采樣
“精準定位、快速起飛、遠程取水、平穩落地……”整個過程不過三五分鐘,重達二十幾公斤的“魚鷹”水質自動采樣無人機在遙控器的操作下,圓滿快速地完成了自動采樣工作。近日,記者在西南石油大學高新孵化園內見到了“魚鷹”采樣的場景。
打開南充市場 探索水質采樣無人機
今年45歲的何進是南部縣人,早年一直和朋友在沈陽從事民機設計研發工作。2015年,何進帶著沈陽的合作伙伴一起回到了南充創業,在高新孵化園內成立起了沃洛佳科技有限公司。最初,公司定位無人機駕駛員培訓,但當時南充無人機市場小,大多數人對無人機還屬于認知階段,前來參加培訓的學員寥寥可數。
如何進一步在南充打開無人機市場?這成了何進首先要攻克的難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6年底,在與水利、環保等部門工作人員的交流過程中,何進發現他們對無人機進行水質采樣的需求很是強烈。
水乃生命之源,水樣的采集和存儲自然必不可少。可人工采樣的方式易受天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僅危險系數高,而且定期采樣花費的成本也越來越大。何進瞅準這一商機,讓公司走上轉型之路,探索研發水質采樣無人機。
[1] []
苦心研發 “魚鷹”采樣無人機問世
研發過程總是艱難的。在“魚鷹”水質采樣無人機的研發室里,大大小小的仿真模型遍布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打磨機、發動機、活塞、螺絲釘等大大小小的零件或半成品也一應俱全。
“哪怕是無人機上的一根天線,也要根據圖紙進行仔細對照。”何進說,在研發“魚鷹”的過程中,螺絲釘、膠水等的組裝工作極其考驗人的耐心,除此之外,從制作到安裝再到調試,還需要組裝者掌握大量的力學、機械學、空氣動力學等知識。終于,在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奮力研發后,2017年,第一臺水質自動采樣無人機研制成功,在經歷了長達半年的測試改進后完成定型,命名為“魚鷹”的水質自動采樣無人機正式問世。
“魚鷹”水質自動采樣無人機的外觀看起來比較簡單,與普通無人機相比并沒有較大的差別,其整體重量也比較輕巧,約20公斤左右。據了解,“魚鷹”水質采樣無人機的遙控器最大通信距離可達到3000米,任務載荷可達10公斤,續航時間在50分鐘左右。
“魚鷹可以在4-5米/秒的流速、6級風速、中雨等情況下,進行安全作業。”見到記者,何進向記者介紹起了“魚鷹”的獨特之處,“在水下作業時,如果‘魚鷹’遭遇水生物或者漂浮物纏繞等突發情況,它所配備的應急切斷系統,可在0.5秒內將取水繩索齊根切斷,保證飛行器順利返航。而且,無人機是折疊快拆的結構,方便運輸及現場快速部署,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備有一鍵返航功能,非常簡單易用。”據何進介紹,用“魚鷹”進行水質取樣作業,其機身搭載廣角攝像頭不會受到地形限制,整體采用了衛星輔助定位技術,可準確到達采樣斷面上空實現遠程自動取水,將采樣人員從惡劣的地形環境中解脫出來,無需下河翻壩,爬坡涉水,極大程度保證了取水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銷往全國 建立大數據平臺
據了解,“魚鷹”一問世就大發異彩,得到了水利、環境監測部門的青睞。去年12月,在第一屆工業設計大賽中,“魚鷹”一舉就被水利部門相中。如今,“魚鷹”水質自動采樣無人機已經銷往川內的攀枝花、西昌、成都及河北、青海、廣東、山西等全國各地,不僅可以用來采集水樣,還可以完成浮游生物采樣以及石油采樣等專項任務,在行業內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無人機水面檢測儀的研發工作,同時也在主導制定無人機自動采樣國家標準。下一步我們還將建立河流的大數據庫,通過無人機搭載平臺集成智慧監測系統,不僅可以顛覆水環境傳統采樣、監測的作業模式,實現環保水利監測應用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還可完成全智慧化的水質采樣,水質在線檢測,水表面流速監測等多元化功能。”何進說,他們將通過其研發的系列設備收集分析全國水域河流的水質、水流、水環境、水利工程、防汛防洪等圖像資料數據,逐步建立環保水利領域大數據平臺,“智慧河流”平臺建成后,可實現環保水利領域的相關信息的精準分析與預測,對河流進行實時的動態監測,進一步拓展無人機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南充日報記者 易立權 實習生 柴梓嫣)
原標題:
來源:四川新聞網德陽頻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