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在美國舉行的一次全球行業展會上,一名祖籍重慶的老華僑看到四川海金匯光電有限公司的led產品后感慨萬千,“想不到能在這里看到家鄉的光電產品。”老華僑很難想象,海金匯生產的50多種led照明產品,已銷往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事實上,海金匯光電公司自2012年落戶經開區后,從傳統貼牌跨越到自創品牌,從人工生產模式逐步過渡到技改研發,在拓展國內銷售渠道的同時擴大國外市場,它的陣痛和蝶變,恰是遂寧電子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貼牌到創牌
一個轉身完成一次轉型
“目前,公司注冊的歐盟品牌‘ledoreo’已在東歐最大建材超市homemax銷售。”在四川海金匯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羅錦貴看來,企業打造品牌,是走出產業鏈微笑曲線底部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
“市場倒逼企業革新,海金匯也經歷過陣痛。”羅錦貴告訴記者,2015年前后,受整體市場影響,一些傳統模式的電子企業相繼關門。“必須轉型升級,才能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生存下來。”海金匯迅速調頭,摒棄“代工”貼牌模式,堅持創立品牌。
從傳統貼牌到自主創牌,這一轉型之路走得并不容易。“第一步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近3年來每年科研投入占比8%,并與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校企合作,加速成果轉化;第二步是投入巨資,逐步升級自動化生產線,堅持實施技改提高產能;第三步是每年參加國內外行業交流活動,拓展視野和渠道。”羅錦貴介紹,眼下正與曾來企業考察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洽談合作,希望在農業照明和智慧城市方面實現突破。
一套“組合拳”打出后,海金匯已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并先后通過了 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ul、ce、tuv等多項國際認證。企業注冊的“海金匯”“福睿”“ledoreo”等品牌,包含了大功率led亮化照明、led景觀裝飾照明和led商業照明三大系列共50多種產品。
目前,公司擁有100多項專利技術,其中 6項發明專利。員工從200余人縮減至110人,產值卻從8000萬元上升至1億多元,用人成本降低50%,產值增加30%以上。
擴大市場“朋友圈”
深化國外市場開拓國內渠道
在室內種植植物,可以用led燈光控制其生產;在辦公家居中,可以用app控制燈光開關和調節……在海金匯的展示廳,系列led產品讓人振奮,且國外多家超市已有銷售。
“我們堅持走差異化市場路線,并在渠道推廣中快速轉型。”羅錦貴是云南人,早年在浙江創辦企業,后通過招商引資轉移至遂寧發展,沿海還保留了加工廠房,方便出口貿易。
“這是檢測老化車間,那是生自動貼片車間,我們的產品銷往美洲、歐洲、中東市場……”公司副總經理葉俊波是公司從浙江轉至遂寧的老員工之一。他一邊介紹工藝一邊細說產品,臉上露出產品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自豪。
“目前,歐洲市場占據40%的業務份額。我們還將以保加利亞注冊的公司為中心,覆蓋整個歐洲市場。”羅錦貴還有其他動作——以美國邁阿密為中心開拓美洲市場,輻射北美洲和拉丁美洲,且已與南美最大的超市深度對接。同時,公司也在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且與巴基斯坦對接了項目合作。“今年,公司通過抓海外重點市場、重點項目發展推動公司整體能力的提升和成長,爭取實現年產值1.3億元,較2017年增長30%以上。”
國外市場加大拓展,國內市場也不放松。“今年公司瞄向了國內市場,通過與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合作,遠銷國內30多個大中城市,目前業務占比15%。”羅錦貴表示,接下來將結合國家戰略,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加強與國內企業合作。
搶抓未來十年全球黃金期
形成led照明全產業鏈
“在遂寧,同類企業有四五家,但經開區南北片區企業缺乏交流。”海金匯作為遂寧招引來的較早一批企業之一,已實現在本地70%的上下游配套。但城市的內部信息流不夠暢通,仍是客觀現實。羅錦貴深有感觸,企業某款材料自2013年起便從深圳采購,去年一名綿陽客商在考察中無意透露,遂寧一家企業也在銷售該材料。
“由政府來推動,打通內部信息流,就近完善供應鏈。”在羅錦貴看來,遂寧服務理念好,但產業底子薄,政府政策力度與成德綿相比仍有差距,更需要在產業集群上著力。“希望政府在招商引資時,進一步強化產業聚集和配套,特別是針對招引落戶的企業,能提供持續的專業化后續服務。此外,相關政策既要扶持新企業,也要向扎根的企業傾斜。”
電子信息產品更新快,內地企業更需要創新。羅錦貴目標明確——“拳頭產品為基礎、海外項目為牽引”,通過外引內聯,優化產品結構和人才隊伍。未來3年,公司將和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等專業科研院校合作,加大在智慧城市照明、智能家居照明和商業照明等產品的研發投入。
來源:遂寧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