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 記者李鋼 通訊員 馬學濤報道:手一揮,機器小車“聽命令”行進;跌倒的瞬間過程中,智能安全氣囊及時打開,減少對人體的傷害;一根路燈,竟然隱藏著智慧城市的諸多“秘技”。在第二十屆深圳高交會上,中科院系統組團參加并帶來一系列尖端科技成果,讓人嘆為觀止。
跌倒預警防護系統:老人跌倒傷害不再怕
據who統計,跌倒是全球第二大非故意傷害死亡原因,在我國跌倒已成為65歲以上老人傷害死亡首因,號稱老人“死亡殺手”。
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展區,展示了一款對老年人及易跌人群非常實用的樣機——穿戴式跌倒預警防護系統。內置高精準跌倒預警算法,能夠在人體跌倒的一瞬間,自動彈出安全氣囊,避免人體髖關節受到嚴重傷害。
深圳先進院工程師李慧奇介紹說,安全氣囊之所以能夠在人體跌倒瞬間自動精準地打開,得益于該院微創中心趙國如博士課題組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準運動識別和跌倒預警算法,以及基于冷氣源的快速充氣技術。
跌倒的發生往往只在一瞬間,人體從站立到跌倒通常僅有0.7秒左右,安全氣囊內置的高精準慣性傳感器及運動識別算法能夠在跌倒前0.3秒預判出跌倒事件發生,并利用快速充氣技術在0.2秒內打開安全氣囊,從而在人體著地之前給予髖關節實時防護,老人跌倒傷害不再怕。
肌電神經控制小車:未來人機融合的開端
不用遙控器,隨著工作人員的手勢,一輛機器小車就可以靈活地在展臺間穿梭如飛,時不時還會來個漂移,這臺機器小車仿佛成為了工作人員身體一部分一般。
據介紹,這一小車的背后,是一項源自于深圳先進院神經工程中心主任李光林研究員課題組與深圳市潤誼泰益科技有限公司在院企聯合實驗室框架下共同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款分布式表面肌電采集設備,填補國內肌電采集技術空白。
據了解,表面肌電信號是大腦神經活動信號經周圍神經傳導到肢體肌肉引發肌肉收縮產生的微伏電信號,包含豐富的神經肌肉功能信息。表面肌電信號具有采集方便,易操作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人機融合,智能假肢,運動康復機器人,神經肌肉系統疾病診療,智能家居、虛擬現實反饋以及游戲娛樂等領域。
一根路燈的秘密:智慧城市的重要載體
路燈,除了照明,還能有什么用?廣州中國科學院軟件應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軟件所”)的科學家們可謂是腦洞大開:路燈,已經被他們打造成為了智慧城市物聯網的重要載體。
在高交會廣州軟件所的展區,視頻監控、公共wi-fi、新能源充電樁、應急報警、戶外電子屏、環境檢測等應用都被集成在了一個展示的路燈上。
據中科智城軟件有限公司高級售前工程師武會添介紹說,城市物聯網的一系列傳感器都可以接入到路燈中,成為智慧城市的載體。
據介紹,廣州軟件所還研發了智慧城市物聯網綜合管理云平臺,面向智慧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平臺化建設需求,采用新型的物聯網、電力載波、云計算、視頻檢測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多種前沿技術研發的物聯網綜合管理系統,主要為解決城市物聯網數據的綜合感知、標準化接入、可視化展示及智能化聯動問題。
這一平臺充分利用路燈在城市中的優勢,為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物聯網傳感器部署與傳輸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為智慧城市其它領域擴展建設的有效支撐。
針對城市路燈遍布城市范圍廣、取電方便、可利用現有電力線通信,成本低、部署快捷等特點,以城市路燈為城市物聯網感知的基本載體,通過安裝于路燈的各類智能控制設備,快速接入智慧城市各領域的傳感設備。
心臟是否健康?全息投影系統讓你看個清楚
一臺全息投影系統上,一顆跳動的心臟清晰可見,迎來了不少參觀者。原來,這是由深圳先進院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團隊開發的可視化穿戴式心臟健康全息投影系統,利用三維動畫全息投影技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心臟跳動機理及心臟異常時心臟狀態、心電圖的同步改變。
據介紹,心臟健康全息投影系統可全息成像虛擬講解員及人體心臟,系統直觀地闡述多種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發生機理及不同心肌梗死種類發生時心臟血管阻塞部位的差異;其次,通過自主研發的穿戴式心電設備實時采集用戶心電信號,同步全息成像心電節律與心臟跳動,分析心臟健康情況,并將心臟異常結果可視化展現。
系統通過全息投影更簡單直觀地向觀眾展示心臟正常及異常時的變化情況,讓用戶更好地了解心臟異常部位、心臟健康狀況以及心臟健康知識。
中科院帶來300余項參展項目
據介紹,本屆高交會,中科院專館以“科技服務社會,創新引領發展”為主題,設立:前沿科技、數字+、先進制造、生命科學、“sts”項目、“雙創”項目等相關展示板塊。
7月下旬,中科院廣州分院發布《關于征集第二十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參展項目的通知》及參展工作方案,面向全院征集參展項目。高交會籌備小組對報名項目進行收集、匯總、遴選,最終確定入圍項目。
來源:金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