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消防作戰和應急救援的要求日益提高。
圖源:圖蟲創意
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消防作戰和應急救援的要求日益提高。基礎工業的飛速發展也使得易燃易爆、高毒性化工品引起火災事故的概率越來越高。如今的消防一方面是需要更詳細的火場信息、更快的滅火和救援速度,另一方面國家應急管理部成立改制消防以后沒有義務兵救火,需要職業消防兵使用高精尖消防裝備來救火,因此更加注重消防員的安全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消防逐漸成為消防領域的發展方向之一。
消防機器人融合了眾多先進技術,不僅能幫助獲取火區的各項信息,更能協助甚至代替消防員進入危險區域進行信息獲取、滅火、救人等作業,有效保障消防員的生命安全。
一、我國消防機器人的市場
隨著社會向著自動化、智能化邁進,機器人的地位也水漲船高,逐漸進入各行各業幫助從業人員解決各類問題。消防機器人不但能夠協助獲得更多現場信息,還能進入各種危險區域,提升了消防官兵滅火救援的能力和效率,更能大大減少消防員進入危險區域的次數,有效保障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
深圳清水河大爆炸、南京金陵石化火災、北方東方化工廠罐區火災、天津濱海新區物流倉庫爆炸等特大事故,無一不令人痛心。一旦事故發生,假如沒有相應的方法、裝備或設施,救援人員便難以獲取現場的有效信息,若在無信息支撐的情況下貿然進入,往往容易造成更多的傷亡,付出慘痛的代價。由此,全國各地逐漸響起要求配備消防機器人的呼聲,各地出臺的消防事業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將消防機器人列入采購計劃。
2016年消防機器人總計中標數量136臺,而2017年的采購中標統計顯示,中標數量為674臺,中標金額達4.78億,市場呈井噴式增長。
二、消防機器人的研究現狀
消防機器人的研發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日本先一步開展消防機器人的研制,隨后各大工業強國相繼跟進,且普遍取得了相應的研發成果。
國際上一般以三個特征劃分消防機器人的代別,第一代是程序控制,第二代具有感覺功能,第三代則是智能化[2]。
消防機器人參與的第一次實戰滅火在1986年,名為“彩虹5號”的機器人首次在日本的一次滅火中亮相,之后消防機器人在滅火救災中頻頻出現,消防機器人的發展迎來了一個黃金時期。目前國外已有多種功能各異的消防機器人,且已經穩步向第三代高端智能化發展。
相對于國外,我國消防機器人起步較晚,研發、生產落后日美較多,但近幾年我國消防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有望完成追趕甚至反超。國內消防機器人的研發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被重視,該研制課題被列入863高科技計劃研究發展項目,并由多方單位共同開展研發工作。
2002年,國家863項目“履帶式、輪式消防滅火機器人”落地并經由國家驗收合格,完成驗收后該型號消防機器人被全國多個省市陸續配備,之后國內各企業逐漸加入消防機器人的研發隊伍,整體研發速度不斷加快。近幾年發展雖迅速,但由于起步較晚,目前國內消防機器人仍大多處于第一代,前沿企業的技術正向第二、第三代突破。
來源:《中國安防》雜志
來源:千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