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花生,是我國五大糧油作物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小農經濟的束縛,產業化難以形成。近來,千余名農民瞄準了湖北京山一帶的大片荒山,在那里將花生播下,新的花生產業區已經誕生。
&ldquo起壟、種子包衣,照這個種法,今年秋季包的170畝地收入三四十萬不成問題!&rdquo7月23日,李風國站在湖北省京山縣曹武鎮一座荒山上,指著山坡下那塊寫著&ldquo魯花模式示范基地&rdquo的牌子開心地說。
李風國是駐馬店市正陽縣人,他租賃的這片土地170畝,期限10年,頭兩年不收租地費,以后每年每畝240元。基地每年只種一季春花生,采用山東魯花集團種植模式,起壟、覆膜、精播、配方施肥等,機械化一次完成種植。合同約定每畝保證產優質花生不低于300公斤,畝收入不少于2000元。
像李風國一樣,目前,正陽縣有1300多名農民涌進湖北省京山縣一帶包荒山種植花生。
正陽是全國花生種植大縣,年種植花生面積130萬畝以上。近幾年,縣里通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開展花生高產栽培技術培訓,群眾種植花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很多人成為花生種植好手。
2010年,由于家里承包的土地少,或土地流轉給了他人,該縣付寨鄉尚營村付愛軍、李風國、李傳洪、李珍富等人,或舉家或夫妻兩人來到湖北省京山縣,連片承包荒山種植花生1000多畝獲得成功。在他們的帶動下,正陽縣付寨、慎水、寒凍、彭橋等鄉鎮農民紛紛前來包地。截至目前,這支1300多戶的包地大軍在京山縣承包的土地達20萬多畝。
&ldquo我們與正陽縣樹本合作社簽訂全托管種植合同后,從種子選擇、配方施肥、土壤處理,到起壟、覆膜、播種,再到田間技術管理,全部按照合同由合作社來完成。&rdquo正在花生壟間拔草的包地農民李景林說。
夕陽余暉下,花生苗長勢喜人。在包地農民的臨時住處,李珍富指著住房南頭的一臺多功能花生播種機說:&ldquo俺們在這里包地種花生,縣里農業局、農機局都很關心。像這臺播種機,要是不補貼,要2600多元,政府給我們補貼1600元,我們只掏1000元。還不光這些,前天,農業局高級農藝師楊靜麗還專門來這里給我們指導花生套餐管理技術。在外省種花生跟在家種地一樣方便。&rdquo
大規模的農田,加上機械化生產這一節本增效的配合,離鄉不離土跨域不跨行的河南人,將給湖北大地的荒山增加新的顏色。
(來源:河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