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家工業機器人上市公司多維度深度剖析。 1) 發展歷程: 2012-2018 年政策補貼下工業機器人產業經歷產業風起、快速發展、回落調整三個階段。2) 市場熱度: 根據券商報告數量篩選出 21 家高熱度公司,市場關注業績、也關注技術。 3) 財務分析: 機器人收入偏低,整體毛利率 35%,集成增速高、零部件盈利強、本體估值高。 4)產業鏈分析: 零部件稀缺未規模放量,本體、系統集成競爭激烈, 綜合篩選出 19 家核心上市公司。
從企業、 資本兩視角剖析產業發展。 1) 企業: 頂層設計傳導,地方產業園低端重復建設嚴重,企業質量增長滯后于數量增長。盡管國產企業努力追趕,份額有所提高但和外資巨頭差距仍然較大,銷售應用以低端為主。 2)資本: 2015 年以來工業機器人創企爆發增長,股權市場融資持續火熱,但融資集中在 a 輪以前, 大浪淘沙后持續融資的企業極少。 對比來看, 一級市場對技術關注度不斷提高,上市公司持續以本體/集成切入為主。 目前資本過熱后已逐漸理性,更加關注技術積累,產業正進入理性發展階段。
從巨頭經驗看國產企業突圍之道
1) 巨頭經驗:核心運控技術決定潛力,業務協同延伸決定體量。運動控制技術是工業機器人基礎/核心技術, 四大家族中 fanuc 最具有運動控制基因, abb 和安川電機處于中等, kuka 最弱。 abb 和安川電機的運動控制技術都比較單一,只有 fanuc 通過數控系統,將其連接在一起,產生了 1+1 遠大于 2 的協同作用,因此 fanuc 是最為成功的工業機器人公司。
2) 國產突圍:短期抓住產品和市場差異化機會,長期突破核心技術。 我們認為在外資壟斷局面下,國產機器人企業的機會在于產品和市場的差異化。競爭策略上不應對標外資巨頭,活下去才能看到春天。 核心零部件應抓住巨頭產能不足機遇,加快應用迭代進度。 本體應抓住差異化機會, agv 以及高性價比低端本體是方向。 系統集成應深耕細分,抓住定制化高的長尾市場。
投資建議: 市場、技術兩條主線
來源:東方財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