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家庭農場在中國并非今年才出現,近10年來,湖北、吉林、江蘇等地已經有種養專業戶或者特色農業基地等,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讓家庭農場有了正式&ldquo名分&rdquo,法律定位明確,既減少了制度成本,又可以獲得財政、信貸方面的支持。家庭農場的法律定位是市場主體,只有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家庭農場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近日,湖北省工商局與農業廳出臺了《關于做好家庭農場登記管理工作意見》,為家庭農場的&ldquo落地&rdquo提供更加規范的法律框架,與此同時,山東等地也出臺了類似的登記管理辦法,&ldquo家庭農場&rdquo從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的熱詞變成了切實的經濟與法律行動。家庭農場區別于傳統農業在于商品化、規模化與集約化,成為市場網絡中的關鍵節點。
中國目前的農產品(000061,股吧)多數已經進入商業化生產的系統之中,但是由于經營分散,在市場體系中處于邊緣的地位,在博弈中處于弱勢地位,&ldquo三農&rdquo的主體性地位喪失也是三農難題的根源所在。家庭農場實則是農民主體地位的再確認、農村與農業現代化的新方向。
家庭農場并非是新鮮事兒,最近十年,湖北、吉林、江蘇等地已經有種養專業戶或者特色農業基地等,而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正式提出&ldquo家庭農場&rdquo的概念,從而使家庭農場的發展可以名正言順,各地出臺的等級管理辦法實際給了家庭農場一個&ldquo名分&rdquo,有了明確的法律定位,既減少了制度成本,又可以獲得財政、信貸方面的支持。可以說,這是家庭農場發展的新的開端。
家庭農場,顧名思義,家庭成員是主要的勞動力來源,依靠家庭內部的勞動力、資金發展農業生產,這與小農經濟有什么區別呢?在中國勞動力從農村向城市大量轉移,青壯年勞動力進入工業生產系統,農村面臨著體力與腦力的缺血,這與小農經濟的勞動力分配模式有天壤之別。李克強在《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一書中曾認為,&ldquo經驗表明,以城市為依托,以爭取最大產出為目標來推進工業化,是不可能實現我國二元經濟機結的整體改造的。&rdquo農業發展也需要內生動力,&ldquo農民終結&rdquo并不意味著消滅農業,而是依靠更加集約和高效的農業來支撐&ldquo三農&rdquo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
家庭農場的法律定位是市場主體,湖北省出臺的管理辦法規定,家庭農場的屬性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需要注冊為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公司等類型。換言之,家庭農場是企業或者公司組織,也就是說其經營過程是以利潤為導向的,與其他企業組織并無區別。企業不僅是獲得利潤的經濟組織,也需要信譽、營銷特色等等。只有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家庭農場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勝出。最近幾年中,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會公共關注的話題,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安全食品需求的家庭農場必會受到追捧。家庭農場作為企業組織,需要自己的信譽、品牌,市場的無形之手會讓家庭農場主為消費者的餐桌服務。
家庭農場不僅是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的一場變革,也是土地制度的革命。目前多數省份的土地確權基本完成,也摸清了土地分配的&ldquo家底&rdquo,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土地流轉,為實現家庭農場的規模化經營提供制度保障。既有的土地分散經營的模式,效率低下,也沒有規模優勢,自然難以在市場競爭中有一席之地。企業的發展需要明晰的產權,而家庭農場的發展也需要更加明晰和靈活的土地產權,土地確權與流轉,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更牢固的土地產權保證,這也是日后中國土地制度變革的方向所在。
每個市場主體的起點公平正義是市場制度的內在要求。農業銀行(601288,股吧)最近出臺了扶持家庭農場的新舉措,最高貸款額度可達1000萬元,家庭農場和所有中小企業的發展都需要更加平等的財稅、信貸支撐,這要比財政補貼更重要。
(來源:長江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