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快遞推出的快遞無人機。
一飛智控生產的無人機。
順豐快遞推出的快遞無人機。
不遠的將來,人們在家中用手機購物,送貨上門的可能不再是快遞小哥,而是能夠自動起降、智能避障的快遞無人機。
剛剛落幕的第十二屆航展上,物流巨頭順豐、大學科研團隊、高科技企業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快遞無人機產品。但在熱潮背后,這些在航展上大放異彩的快遞無人機距離“走出展廳,進入尋常百姓家”還有多遠?國產快遞無人機發展又面臨哪些瓶頸?多家企業負責人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揭示了中國快遞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
走進本屆珠海航展,吸引眼球的不只是大批高精尖航天航空科技,你還能親身感受到中國無人機的熱潮:無論是在近40萬平米的室外展區,還是10個室內展館,型號、功能各異的無人機產品幾乎隨處可見,數量、規模遠超歷屆,其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專門用來運輸快遞的無人機。
航展10號展館,物流巨頭順豐攜兩款最新的快遞無人機首次亮相,其中一款用于遠程貨物運輸的“魔鬼魚無人機”,最大可將10公斤貨物運輸到120公里外。
無獨有偶,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系主任單肖文教授團隊也帶來了最新的快遞無人機“蒼鷺”,可實現“充電一小時、飛行100公里”,被譽為物流無人機領域的“節能王”。
而就在幾十米外的一飛智控展臺,這家來自天津的高科技企業展示了全球首個由智能無人機、云端調度控制平臺、“無人機場”組成的無人機快遞運輸全流程解決方案。
“無人機場”外形類似如今在小區日益普及的自助快遞柜,市民只需掃碼即可自動收發快遞,“快遞柜”內部另有乾坤:包含一架小型快遞無人機以及自動裝卸貨物、自動稱重、自動充電裝置。快遞無人機可自動采集周邊風力、濕度等局部氣象數據,自動感知周圍人車環境,進而智能判斷起降風險,實現自動起飛、自動運輸、智能避障。
a 優勢
無需快遞員
效率大提升
除了五花八門的快遞無人機產品,各類研發計劃、投資項目也紛紛出爐。珠海航展上,航空工業通飛華北公司攜手霍尼韋爾(honeywell)、威凱通公司和航空工業自控所共同簽署y 5b渦槳無人貨運飛機開發合作框架協議。
作為無人機產業的“央企陣營”,航空工業通飛方面透露,按照協議,企業將開發具備人工智能能力的商業級固定翼貨物運輸無人機,精準地滿足境內外電商和快遞公司的實際需求,服務于中國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通“空中快遞網絡”。
與此同時,哈瓦無人機、南利無人機等10個無人機項目也在本屆航展上簽約落戶珠海,投資總額高達47.3億元。
快遞物流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龐大市場需求,以及當前主要依靠汽車、人工投送快遞產生的交通擁堵、人工成本攀升等“行業痛點”催生了國產快遞無人機的發展熱潮。
南方科技大學無人機研發團隊負責人之一、研究助理教授王浩表示,據預估,五年內國內電商、物流運輸仍將呈“井噴式”增長,帶來千億級別的“無人機”市場。而傳統物流運輸主要依賴路面交通以及人力投送,通常是今天下單、第二天送達,十公斤快遞的運輸費用約為32塊錢一趟,但如果使用無人機,同樣投遞十公斤貨物,一個小時可到達,且電池的損耗、成本等可降低至十塊錢,運輸成本優勢非常明顯,且整個投遞過程可實現全自主飛行,不需要人員操作,從而大大降低人工成本,這也是眾多企業包括大型物流、快遞公司都在大力研發無人機的重要原因。
一飛智控副總經理陳東華認為,傳統快遞運輸方式,在偏遠山區、海島等環境下效率低、成本高,比如一家大型快遞公司過去運輸海島客戶的快遞,需先開車十幾公里在島上繞大半個圈,通過一座橋進入對岸,成本高,運量又不大,客戶取快遞也很不方便,而使用無人機,直線距離飛一公里就搞掂了。
順豐無人機研發團隊負責人給出了相似的回答,稱企業研發的快遞貨物無人機均主要應用于高山、海島等交通不便的區域,在這些地方傳統的快遞運輸,一個人一個車,成本高,時效無法保證。
正是因為戳中了行業痛點,相關的快遞無人機產品頗受歡迎。王浩透露,該校研發的“蒼鷺”垂直起降無人機在本屆航展上收獲頗豐,僅成都一家企業就與團隊簽訂了1000架的意向訂單。一飛智控展示的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機快遞貨運解決方案同樣在航展上吸引多家快遞巨頭前來接洽協商。
b 現狀
僅有小規模
商業運營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3年,美國亞馬遜公司宣布研發無人機快遞運送后,這股旋風隨即席卷全球。2016年,亞馬遜完成了第一單無人機送貨,從用戶下單到在郊外家中收到無人機送貨,整個過程僅花費13分鐘。
相比之下,中國無人機快遞發展的腳步也不慢。早在2013年年初,順豐就在東莞開展無人機快遞運輸測試,2017年獲國家民航局認可,在江西贛州試點國內首個無人機物流項目,開始商業運營。京東布局無人機快遞物流已有多年,2017年6月在宿遷建設了無人機智慧物流中心,截至11月有無人機航線14條,運營6多架次。2017年,阿里巴巴旗下菜鳥網絡與農村淘寶,首次成功使用無人機組飛躍近5公里海域,投送快遞。
但在數量、規模上,無人機快遞占比極小,對于大部分依賴網購、快遞的消費者而言,無人機快遞離自己的生活依然很遠。順豐無人機研發團隊披露,目前,順豐的貨運無人機在江西贛州有480平方公里的空域,已經運行了約半年時間,但目前仍以運營測試為主。
一飛智控負責人坦言,無人機快遞運輸還處于發展初期,不會很快大面積普及,預計未來可能還需要2-3年的發展時間。
c 難題
政策瓶頸
尚待突破
限制無人機快遞普及的障礙,既有無人機自身技術安全方面的瓶頸,也需要空域管理跟進。
王浩表示,無人機快遞運輸大規模普及,真正走到市民身邊,有兩個方面的障礙需要突破,一是技術方面,伴隨電子設備、電池、動力系統突飛猛進,技術問題未來基本可以解決;二是國家的空域政策、法規,目前對于低空30公斤級別的無人機,國家法律上面還沒有明確規定。
陳東華則認為,在政策方面,目前的空域管理,對于無人機進行快遞運輸、配送的申請還有一些復雜流程、手續,需要相關部門早日出臺相應政策,早日開放低空空域。另一方面,企業研發的大載重無人機還面臨適航證的問題,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立相應的適航法規。
正在開展小規模商業運營的順豐無人機團隊也表示,目前使用的貨運無人機通常有螺旋槳、旋翼,客戶直接接觸存在一定風險,加上客戶習慣也需要培養,所以目前為了確保安全,無人機快遞運輸并不直接面向用戶,企業在一個區域設置有一個便捷的服務站或自動接駁柜,無人機負責將貨物、快遞運至接駁柜或服務站,并非直接送到客戶家里。
航展開幕前夕,珠海舉行了為期兩天的2018年第二屆全球無人系統大會。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周舟宇介紹,廣東省人民政府已印發《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構建智能無人系統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打造智能無人系統生態圈。
多名與會業內人士認為,無人機快遞運輸發展是大趨勢,但當前仍面臨無人投送如何保證安全、載重不足、飛行距離限制以及對天氣依賴高等瓶頸,一方面有待技術發展,另一方面快遞無人機畢竟是新鮮事物,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也需要一個過程。
06-07版
采寫:
南都記者 楊亮
實習生 孫菁文
攝影:
來源:奧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