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免耕播種機,免耕技術與播種的合力,有別于其它傳統的耕作模式,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節本增效,十分符合當今現代化農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如今,它越來越受農民的青睞。
日前,遼寧昌圖縣毛家店鎮杏山村農民崔志宏收到一份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特殊禮物&mdash&mdash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他因成功研制新式免耕播種機而獲得了國家專利。
今年48歲的崔志宏,是位地地道道的莊稼漢。經過兩年多反復鉆研試驗,去年春天他終于成功制造出以四輪拖拉機為動力,集整地、施肥為一體的帶茬單溝雙行免耕播種機。在自家承包地里一試驗,僅1天就播種45畝地,而以往要一周左右。秋季測產,每畝地產量可達1000公斤以上,比傳統耕作方法增產了20%,是人工播種速度的5倍。
老崔告訴記者,這臺機器可播種玉米、大豆,能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作業。&ldquo邊壟播種雖然改變了苗間距,但未改變壟底,這樣就實現了大壟雙行。植株間距擴大,既通風,采光又好,植株抗倒伏,產量自然就高。此外,單溝雙行播種還能克服年復一年的重茬情況,可倒茬種植,使雙行兩側壟溝的土壤休息一年,這在地力上就為實現噸糧田打下了基礎。&rdquo
談及今后的想法,崔志宏說他目前正考慮合作事宜,&ldquo希望有廠家聯系我,讓這一專利實現規模化生產,使更多農民用上這種播種機。&rdquo
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使用免耕播種機播種每畝地能降低生產成本100多元,即使在不增產情況下也依然能夠實現增收,而且帶著秸稈茬子直接播種相當于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壤有機質,蓄水保墑、抗旱效果顯著,對于恢復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都有很大好處,具有推廣價值。
(來源:東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