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掌握中部“旱腰帶”采石礦山整治和生態修復動態變化情況,進一步加快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進度,我市加大技術投入,強化日常監控,依托智慧咸陽建設,探索建立了礦山大數據監管平臺,對重點礦山實施無人機定期巡查,對影像數據實時比對、分析、預警,發現異常隨時跟蹤。
今年8月份以來,市國土資源局聯合市信息辦,組織兩隊航拍采集工作組,每月一次,通過無人機在固定的經緯度和高度,針對“旱腰帶”采石礦山進行全景航拍和正射航拍作業,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詳細掌握采石礦區開采狀態、礦區范圍及恢復治理動態,實時監測分析礦山是否存在違規開采,以及礦區有效治理恢復治理情況。第一階段采集處理有效航拍監管數據24g,對景航和正射數據進行實驗性數據對比開發,初步形成信息化成果。第二階段采集處理有效數據26g,組織相關技術專家對兩個階段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明確數據分析平臺的技術架構和組成,形成采石礦山航拍項目初步設計。
無人機克服了動態巡查效率低、有盲區的問題,通過多頻次、固定經緯度位置進行拍攝,利用fcn網絡進行礦山區域分割,并進行形態學運算,獲取“旱腰帶”采石礦區準確的視頻和高精度、高分辨率影像圖件。同時彌補了航衛片拍攝周期長、分辨率低等缺點,確保不留盲區和死角,提高了礦山巡查工作效率,真正實現了“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的監管目標,有力助推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來源:咸陽市人民政府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