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周知,全球汽車產業正處于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之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汽車產業加快與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協同發展,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汽車產業新生態正在形成,汽車產業正在重構。
11月7日,在2018 saecce院士論壇,以“汽車強國與自主創新”為主題的主旨演講環節,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表示,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增長階段,當前,汽車產業發展還是需要尊重客觀規律。
“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使我國汽車產業充滿生機和活力,帶來無限想象。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看到一些浮躁的現象,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警醒,以產業更加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付于武指出。
一、轉型與升級
在談到轉型與升級時,付于武強調,在轉型中升級、在升級中轉型,不能只談一個方面。傳統汽車必須補短板,升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必須兩手抓,兩首都要硬。
二、安全、節能、環保是產業發展的永恒主題
在這三大主題中,付于武認為,安全永遠排在首位。傳統汽車如是,電動汽車亦然,智能網聯汽車更是如此。付于武提出,汽車不同于其他物種,它是交通出行的工具,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各種技術標準、法律、法規等,均圍繞這三大主題而定。
付于武尤其強調,安全對于任何技術路線都有絕對的否決權。
三、產品為王的黃金法則仍然適用
“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產品競爭力。”付于武直言。
好產品,爆款的明星車型是需要積累、需要品質、品牌與服務、需要管理、需要團隊和體系;
好產品,需要持續的創新努力,需要積累與沉淀;
好產品,需要對細分市場的精準定位,針對客戶群詳細的市場調研和同類產品的隊標分析;
好產品,需要功能、成本、市場的高度平衡;
好產品,需要耐住寂寞的守候,等不來、急不得、快不了;
好產品,就是核心競爭力,好產品的問世,沒有捷徑可走。付于武語重心長地說道,自主品牌企業要在產品上下功夫、下真功夫,十年磨一劍。
四、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密集產業物質沒有改變
在付于武看來,這三個密集仍是汽車產業的規律,要讀懂汽車產業,就要讀懂三個密集,對三個密集更要有敬畏之心,進入汽車產業需慎之又慎。
付于武毫不隱諱地提出,地方政府要千方百計遏制上整車項目的沖動,這一輪的汽車熱與地方政府盲目推動有極強的關聯性,gdp論可以休矣。
五、“實驗室精神”與人才成長
沒有多年在科學技術第一線的日日夜夜,沒有在實驗室千萬次的失敗,哪里有今天的學術成就?付于武指出,勤奮才能成就對真理探索的千千萬萬個科學家。創新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腳踏實地,現在我們需要千萬個耐住寂寞,把畢生獻給科學事業的科技工作者。
“我們必須鼓勵和提倡發揚這種實驗室精神,人才成長的天敵是浮躁,必須在全行業形成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付于武如是說。
六、創新與協同
我們身處一個創新的時代。付于武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由大變強的關鍵時刻,中美貿易摩擦、股比放開、關稅下調等,產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創新將成為最好的競爭武器。
付于武提出,沒有協同就沒有未來,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協同、創新是中國汽車產業強國之路的唯一選項。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網聯給中國汽車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科技工作者在創新的旗幟下抓住了智能網聯的風口,砥礪前行。但在大量聯盟和創新中心的背后,是不同政府部門的支持,讓人望之興嘆。“協同創新是當今的主旋律,希望政府部門能做出表率。”付于武建議。
七、堅持技術路線的多元化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創新的主體,技術路線應充分尊重企業的選擇。
付于武指出,近幾年,中國政府或相關機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汽車產業規劃、政策、路線圖等,但核心是產業的轉型升級,聚焦的主題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節能汽車要不要多元?
新能源汽車要不要多元?
智能網聯要不要多元?
付于武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多元化符合客觀規律。
八、汽車產業發展需求側與供給側的平衡
付于武從兩個方面來談:
從供給側來說,企業需實現轉型升級,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例如安全可靠的電動車,安全可靠的智能網聯汽車,性價比更好的乘用汽車。
從需求側來講,微型短途電動汽車,包括老年人代步車,都是需求旺盛的產業鏈,對于市場,我們要給予足夠的尊重。
最后,付于武表示,創新是中國汽車產業永恒的主題,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