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1月11日消息(記者陳慶濱)11月10日,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學影像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天津市舉行。該專業委員會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發起,集聚了醫學影像生態的各方力量,將構建產、學、研、用合作體系,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與醫學影像融合發展,推動醫學影像智能化發展進程。
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人工智能正走向2.0時代。我國要推動醫學影像與人工智能的快速結合,不僅要推進科技創新,更要高度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副秘書長孟祥明表示,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學影像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要充分立足于學術研究能力優勢,不斷推進臨床與科研的結合,培養更高層次的醫學人才,推動臨床醫療水平的提升。
解放軍總醫院放射診斷科主任馬林坦言,目前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方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肺部、骨關節、乳腺、腹部實性臟器、中樞神經系統等方面,以單一任務為主,通過對有效標注的影像學資料進行海量學習訓練、持續驗證,達到高效閱片、敏感度高的效果,形成結構化報告和動態追蹤,從而提升診斷工作效率和醫療數據質量。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學影像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安德醫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吳振洲博士則認為,符合臨床使用場景,能夠真正提高效率和準確率,人機交互友好,并以切實輔助醫生做出精準診斷為終端解決方案的產品,才是醫院真正需要的ai產品。
現場,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創新驅動研究院研究員曹穎以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研發而成的醫療ai臨床輔助產品“biomind”為例,闡述了人工智能用于醫學影像臨床輔助診斷的可行性與實踐性。 她介紹,“biomind”是由近300名頂級醫學專家與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全球頂級人工智能技術團隊共同參與臨床數據演練,最終為醫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參考,真正實現了技術圍繞醫療、配合臨床的緊密結合。據悉,專委會將搭建醫學影像和人工智能兩個領域的橋梁,聯合有關部門,繼續加強學術研究、構建臨床體系,統籌運用科研與臨床的轉化;通過推動醫學影像人工智能產品的應用推廣,引導企業加速研發新產品,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積極為專委會成員單位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產需對接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高端示范應用平臺和標準制定平臺。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副會長王明曉為解放軍總醫院等掛靠單位授牌(央廣網發通訊員張晶攝)
來源:央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