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南路贛江路口東南角
荊胡村大學南路西側公交站
農業路高架橋經三路匝道旁
秦嶺路潁河路口東北角
近幾年,鄭州新建和擴建不少城區道路,給市民出行帶來了方便,城區面貌也越來越好。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出行的市民,那就是:路面修好了,原來在路邊或綠化帶內的電線桿“走”到快車道或人行道,開車或騎車一不小心就可能撞上。
同樣的道路施工,最臟最難干的污水管道建設都能隨路面進行,最復雜的光纜和熱力管網也能同步進行,為何剩下電網這一塊一直在拖道路施工的后腿呢?近幾年來,本報收到的關于道路中間電線桿的投訴就有20多次。
今年3月29日,鄭州供電公司向媒體公布,將拿出1.2億元集中拆除全市990根路中電線桿,涉及100多條道路,計劃今年內將全部拆除。現在已經11月,路面上的大量電線桿依舊“頑強”地生長著。
鄭報融媒記者 文/圖
記者調查
電線桿占道,有的底座占去三分之一路面
“秦嶺路西側快車道上的電線桿,從棉紡路向南,一直到建設路,晚上很容易撞上去,年年說移,7年了還在這兒。”金源第一城小區王先生說。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順秦嶺路向南至伊河路口,路東側非機動車道正中間也立著幾根電線桿,線桿底部砌著水泥墩,路面本就狹窄,水泥墩就占去三分之一。
華山路與隴海路口南向北,直至伊河路之間的快車道上,立著10多根粗大的高壓線桿,線桿下方有黃色保護圈標識,每根線桿都有被撞的痕跡。昆侖華府小區徐先生說,三年來,這些電線桿多次被媒體曝光,一直未被拆除。
在經三路農業路高架橋下,記者看到南北兩側各矗立著兩座大型高壓供電線桿。北側線桿占去一個直行車道,線桿周邊壘砌著一圈隔離墩,原本由東向西的三車道在路口處變成兩車道;南側線桿幾乎占去高架匝道至西側財富廣場主樓之間大部分空間,由西向東車輛通行只剩下一個車道。
在紅專路至農業路段的天明路,記者看到一排線桿“長”在由南向北的快車道上,線桿與線桿之間停放著大量的車輛。
記者還調查了桐柏路航海路口、大學路南三環路口、工人路伊河路口等區域的電線桿占道情況。
交警部門
電線桿占道頻頻引發交通事故
據交警部門介紹,占道電線桿不但影響市容,還頻頻引發交通事故。
2017年11月19日夜,市民徐先生騎電動車,在秦嶺路潁河路口撞上路口東北角的電線桿,身體多處受傷,盆骨骨折,花費3萬余元還沒有痊愈。
2017年10月中旬,夜里一男子駕車行至桐柏路航海路口南側路東時,撞上路邊電線桿后,車毀人亡。
2015年11月5日晚,王女士駕車行至高新區梧桐街瑞達路口西南角一條小道上,迎頭撞上路中間水泥高壓線桿,線桿底部被撞碎,轎車頭部中間向內凹陷嚴重。
2012年7月19日凌晨,26歲男子閆某騎著電動車行至南四環與黃郭路立交橋西側時,撞上路中間電線桿,不幸死亡。
市政人員
“主要原因還是錢的問題”
談起為何路中間的電線桿遲遲不移除或不入地一事,市政局下屬單位一基層負責人直搖頭:“現在市區內修路,路兩側的高壓線入地,都是要修路方掏錢給電力部門,請求電力部門移除。”
這名基層負責人透露,現在中原區新修的三條路面,涉及電力線網一項,就要9000萬。這三條道路分別是伊河路(嵩山路至華山路)、百花路和互助路,都不是大路,其中伊河路就要0萬元,拔一根電線桿,電力部門就要2萬元,不給錢不拔桿,沒辦法。
“路中間出現電線桿的主要原因,還是錢的問題。”一名市政人員坦言,原來路上的線桿在路兩邊,路拓寬后,電線桿就到了路中間,“修路方當然希望把線桿拔走,那樣方便修路,但是,因為溝通不暢,找不到主人;或者溝通了,電力部門稱成本太高,花錢太多,電線入地比修路的費用高得多,于是,他們不想移桿,修路方只管修路,線桿留下了。”
供電公司
電線桿遷移涉及多個部門,990根已拆除一半
針對今年3月29日鄭州供電公司承諾的移除990根電線桿一事,當時供電公司稱,此次拆除改造工作鄭州市將投入1.2億元。計劃拆除改造的電線桿共涉及100多條道路,其中包括伊河路、工人路、大學路、秦嶺路、崗坡路、銘功路、玉鳳路、信息學院路、南陽路、勤勞路、安全街、大學路、經二路、南陽大街、牡丹路、四港聯動大道(華夏大道)、清華園路、明輝路、曙光路、南四環等。
記者將實地調查情況反饋給鄭州供電公司,對方一工作人員稱電線桿遷移工程涉及多個部門,1.2億元資金也非全部劃撥給供電部門,990根電線桿已經拆除了一半,其他電線桿拆除工作仍在向前推進。
大學南路贛江路口東南角
荊胡村大學南路西側公交站
農業路高架橋經三路匝道旁
秦嶺路潁河路口東北角
近幾年,鄭州新建和擴建不少城區道路,給市民出行帶來了方便,城區面貌也越來越好。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出行的市民,那就是:路面修好了,原來在路邊或綠化帶內的電線桿“走”到快車道或人行道,開車或騎車一不小心就可能撞上。
同樣的道路施工,最臟最難干的污水管道建設都能隨路面進行,最復雜的光纜和熱力管網也能同步進行,為何剩下電網這一塊一直在拖道路施工的后腿呢?近幾年來,本報收到的關于道路中間電線桿的投訴就有20多次。
今年3月29日,鄭州供電公司向媒體公布,將拿出1.2億元集中拆除全市990根路中電線桿,涉及100多條道路,計劃今年內將全部拆除。現在已經11月,路面上的大量電線桿依舊“頑強”地生長著。
鄭報融媒記者 文/圖
記者調查
電線桿占道,有的底座占去三分之一路面
“秦嶺路西側快車道上的電線桿,從棉紡路向南,一直到建設路,晚上很容易撞上去,年年說移,7年了還在這兒。”金源第一城小區王先生說。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順秦嶺路向南至伊河路口,路東側非機動車道正中間也立著幾根電線桿,線桿底部砌著水泥墩,路面本就狹窄,水泥墩就占去三分之一。
華山路與隴海路口南向北,直至伊河路之間的快車道上,立著10多根粗大的高壓線桿,線桿下方有黃色保護圈標識,每根線桿都有被撞的痕跡。昆侖華府小區徐先生說,三年來,這些電線桿多次被媒體曝光,一直未被拆除。
在經三路農業路高架橋下,記者看到南北兩側各矗立著兩座大型高壓供電線桿。北側線桿占去一個直行車道,線桿周邊壘砌著一圈隔離墩,原本由東向西的三車道在路口處變成兩車道;南側線桿幾乎占去高架匝道至西側財富廣場主樓之間大部分空間,由西向東車輛通行只剩下一個車道。
在紅專路至農業路段的天明路,記者看到一排線桿“長”在由南向北的快車道上,線桿與線桿之間停放著大量的車輛。
記者還調查了桐柏路航海路口、大學路南三環路口、工人路伊河路口等區域的電線桿占道情況。
交警部門
電線桿占道頻頻引發交通事故
據交警部門介紹,占道電線桿不但影響市容,還頻頻引發交通事故。
2017年11月19日夜,市民徐先生騎電動車,在秦嶺路潁河路口撞上路口東北角的電線桿,身體多處受傷,盆骨骨折,花費3萬余元還沒有痊愈。
2017年10月中旬,夜里一男子駕車行至桐柏路航海路口南側路東時,撞上路邊電線桿后,車毀人亡。
2015年11月5日晚,王女士駕車行至高新區梧桐街瑞達路口西南角一條小道上,迎頭撞上路中間水泥高壓線桿,線桿底部被撞碎,轎車頭部中間向內凹陷嚴重。
2012年7月19日凌晨,26歲男子閆某騎著電動車行至南四環與黃郭路立交橋西側時,撞上路中間電線桿,不幸死亡。
市政人員
“主要原因還是錢的問題”
談起為何路中間的電線桿遲遲不移除或不入地一事,市政局下屬單位一基層負責人直搖頭:“現在市區內修路,路兩側的高壓線入地,都是要修路方掏錢給電力部門,請求電力部門移除。”
這名基層負責人透露,現在中原區新修的三條路面,涉及電力線網一項,就要9000萬。這三條道路分別是伊河路(嵩山路至華山路)、百花路和互助路,都不是大路,其中伊河路就要0萬元,拔一根電線桿,電力部門就要2萬元,不給錢不拔桿,沒辦法。
“路中間出現電線桿的主要原因,還是錢的問題。”一名市政人員坦言,原來路上的線桿在路兩邊,路拓寬后,電線桿就到了路中間,“修路方當然希望把線桿拔走,那樣方便修路,但是,因為溝通不暢,找不到主人;或者溝通了,電力部門稱成本太高,花錢太多,電線入地比修路的費用高得多,于是,他們不想移桿,修路方只管修路,線桿留下了。”
供電公司
電線桿遷移涉及多個部門,990根已拆除一半
針對今年3月29日鄭州供電公司承諾的移除990根電線桿一事,當時供電公司稱,此次拆除改造工作鄭州市將投入1.2億元。計劃拆除改造的電線桿共涉及100多條道路,其中包括伊河路、工人路、大學路、秦嶺路、崗坡路、銘功路、玉鳳路、信息學院路、南陽路、勤勞路、安全街、大學路、經二路、南陽大街、牡丹路、四港聯動大道(華夏大道)、清華園路、明輝路、曙光路、南四環等。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