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屆進博會的配套活動,11月6日的2018智能科技與產業國際合作論壇發布的《電子信息產業對外貿易發展報告》顯示,改革開放初期信息產品進出口規模不足1億美元,占全國外貿總額比重不足1%。經過四十年的高速增長后,2017年已達到1.36萬億美元,占全國外貿比重超過30%。
在業內看來,消費類電子信息產品正在進入一個日趨飽和的階段,而新的、成熟的、標志性的新產品尚未出現,整個行業正在尋找新的“爆發點”。
人工智能是各方角逐的一個焦點。上述會議上,sap全球高級副總裁表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的投融資額高達270億美金,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大規模的應用,在芯片制造、語音識別、自動駕駛等領域都進行了廣泛的商業化的推廣。
“根據咨詢公司統計,2035年全球前13大經濟體因為人工智能應用將會新增高達21萬億美金gdp,盈利提升38%。中國將會占據30%的新增gdp市場份額,人工智能的普及會對新的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該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的核心產業規模接近30億美元,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近400億美元。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已經超過了1000家,一批初創企業開始嶄露頭角,產業鏈在不斷完善。
高通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steve mollenkopf認為,5g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激發一輪新的增長。
不少企業開始將目光瞄上了生產領域,后者顯然是一個有待開發的藍海。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工業物聯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物聯網一方面能提高工業制造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助力制造業依據挖掘出更多的客戶價值。
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義,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促進其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