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我國農業信息化成效明顯。基礎設施不斷夯實,信息資源日漸豐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信息技術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應用日漸深入。農機作業是目前農機合作社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保障農機合作社農業機械性能全面發揮,就能提高機械利用率,增加農機合作社收益,提高農機手收入。山東省郯城縣農機局為農機合作社建立信息平臺,引導農機合作社開展多種形式農機作業,使農機合作社支撐農機手致富一片天。
一是作業多收入高。農機合作社有效整合了農機資源,實行&ldquo訂單作業&rdquo或&ldquo一條龍&rdquo服務,并統一維修保養、作業聯系、合同簽訂等后勤保障功能,擴大了作業區域,延長了作業時間,提高了機械利用率,增加了作業收入,比單個成員分散經營至少增加20%至30%的收入。
二是組織帶動作用大。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中成為中堅力量,充分發揮集團作戰功能,每年組織500余臺聯合收割進行跨區作業,完成跨區作業面積40余萬畝,實現作業收入2000余萬元。通過土地流轉、承包、托管等形式開展機械化作業一條龍服務,使機械性能得到充分發揮,提高了生產率,增加作業效益。
三是助民增收效益高。農機合作社作業質量好,效益高,吸引了大批農機手參加,壯大了機械作業隊伍,增加了農機合作社實力,為更多農民服務。隨著農機合作社的轉型升級,土地規模化增加和服務形式多樣化,為農機手提供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促進了機械利用率的提高,增加了農機手的收入。促進了家庭其他成員向非農產業轉移,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增加了農民的非農收入。
實踐證明,農業信息化是破解&ldquo三農&rdquo工作難題的有效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的現實選擇。為加快促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融合,今后我國將強化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政務管理領域、經營領域的應用和創新,完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記者從農業部日前召開的全國農業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來源:山東省農機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