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各式自動變速器的乘用車比率穩步增長,近些年來長期穩定在30%以上。按中汽協會報表的統計,國內制造的乘用車變速器自動化搭載率已經超過33%。近幾年來,盡管多擋at、dct、cvt等型式的自動變速器在國內都有非常好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與手動變速器和dct淵源最近的amt在國內仍然有它的一席之地。
那么,在國外發展了多年、在國內也是最早研發并實現產業化工程的amt在其發展進程中并沒有達到應有的預期,它的問題在什么地方?amt在中國市場未來還有沒有發展的空間?
其實,作為當前四大種類自動變速器中最容易實現與手動變速器工業基礎對接的就是amt。通俗來講,在手動變速器上加了液壓控制和執行機構的amt,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油耗低、扭矩適應面廣等特點。當然,amt一直被消費者詬病的換擋動力中斷,即換擋舒適性差的毛病也一直存在,這一缺點的改進要從兩方面來理解&mdash&mdash即amt市場的兩重性。
amt為低端車型而生
一方面,從低端市場來理解,一個最典型的注解是amt最適應a級和a級以下以及交叉型車。
對于自動變速器的選型決策,近些年來一直堅持在一線研究、生產amt的湖南中德汽車自動變速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魏英俊博士有他獨到的見解&mdash&mdash&mdash&ldquo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往往因專業角度非專業角度的認知不同,決策者和執行者的認知不同,造成方向的迷失。&rdquo
魏英俊認為,國內消費者對汽車自動變速器的認知實際上已經普遍被先入為主的at所固化,這種認知造成的結果是at產品已經不知不覺中成為當前評判其他變速器性能的標準。
而現實市場的狀況是,a級和a級以下市場以及交叉車型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空間。僅以2012年所統計的a級車和交叉型車中的自主品牌來算,也能有370多萬輛之多。
這一龐大的市場,對于向上提升舒適性的眾多車型來說,價位上適合、節能能力也不低的amt正是一個比較適用的選擇。&ldquo自主品牌a級轎車大多售價在7萬元以下,從采購成本、開發費用、配套資源可獲得性、整車售價綜合考慮,amt更適合中國自主品牌a級轎車和交叉乘用車的配裝。&rdquo魏英俊分析,&ldquoamt雖然具有售價和應用開發成本上的絕對優勢,但在整車換擋舒適性評價中處于劣勢,但它的表現是可以滿足客戶接受的程度,因為amt就是要模擬一個熟練的手動擋駕駛員。&rdquo
看了魏博士的分析我們應該釋然,任何一款產品皆有其明顯的技術特色和市場屬性,如果偏要拿amt與多裝了一個離合器的dct來比,其換擋舒適性當然要略遜一籌,但是不要忘了dct也存在高溫穩定性差等一系列問題。
amt同樣可投胎高端車型
另一方面,在許多相當高端的車型上,如在歐洲的一些著名品牌車上也都應用了amt產品,如法拉利f1賽車,阿爾法·羅密歐156,梅賽德斯奔馳的c級、clk、couple以及高級商務車sprinter,寶馬3系,以及菲亞特、雷諾、雪鐵龍、歐寶、大眾的許多車型上,近兩年匹配amt車型的數量還在持續增加。
魏英俊介紹,基于離合器特性試驗,優化對離合器輸出的控制,是改善amt換擋品質的重要手段。而在歐洲的一些高端車型上,集合了起停功能、智能自由輪控、智能液壓控制等多種能力的新型amt產品,應用了類似at的通過發動機伺服作用啟動控制、在坡道和駐車時起步的自適應控制等多種提升舒適性的技術。此外,通過在混合動力車上選裝amt產品,可以依靠換擋時電機所能提供的扭矩,填充在離合器打開時的扭矩中斷,更好地提高了amt車輛的整體性能。
就目前國內的amt開發水平而言,由于新的amt產品已經采用了全電控的模式,使得amt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易于布置,控制響應更快,成本更低,維護起來也更方便。因此,即使在國內目前不考慮其他更高級的車型,即使就在a級和a級以下乘用車,尤其是交叉車型上應用amt,從其綜合成本、性能、節能水平等方面考慮,它的發展空間也是相當可觀的。
正像一位變速器業市場人士所言,盡管由于種種原因汽車產銷量會發生起伏變化,但對于自動變速器的需求仍將持續穩步增長。不同種類的自動變速器發展趨勢將有賴于市場動向和消費者的偏好,但是在中國每一種自動變速器都有成功的潛力,amt也不例外。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