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財經訊 11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青年會議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
在論壇現場,科技智庫甲子光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一甲表示,2018年對于人工智能這個行業是回歸理性的階段。只有回歸理性,從商業角度,而不是從技術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才能真正迎來行業長期繁榮。
以下為發言實錄:
張一甲:我有可能是今天全天論壇參會年齡最小的,我可能跟臺下觀眾最有共鳴,最沒有代溝的一位嘉賓。今天更多是向各位前輩學習。我們公司叫甲子光年,是一家科技智庫,我自己是連續創業者,2015年年初開始一直投身于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創新領域。主持人剛才問一個問題,怎么看待ai人才、人工智能行業。我用一個比較簡單的觀察回答這個問題,2015年的時候我們當時也報道過商湯,沒有太多閱讀量。2016年年初發生了一個事情,阿爾法狗戰勝了李世石,融資估值一路飛漲。到2016年11月份我們寫了一篇文章人工智能人才博弈,當時在文章統計了一個數據,清華普通計算機博士畢業80萬年薪。普通廈門大學出來的人工智能專業畢業,40萬年薪。到2017年已經泡沫化了,說只有技術,賺不到錢。到今年出現了資產荒,有很多人工智能ceo說過去擔心招不到人,現在擔心付不起薪資,擔心他們不愿意降薪、辭職。
對待人工智能落地的過程,都像歷史很多周期一樣,先萌芽,當人們一旦看懂后,期待就開始快速飛漲。快速飛漲的時候一定會出現若干泡沫,人才也好、供給也好、競爭也好,會過載。然后慢慢降下來熱度,質疑開始誕生,然后就會經歷一個所有人都在考驗他們商業能力的一個漫長蜇伏的過程,最終贏得未來,所以有一個周期的。在座各位在香港感受到的周期是什么樣。平時在北京我們感受到2018年對于人工智能這個行業是回歸理性的階段。只有回歸理性,從商業角度,而不是從技術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才能真正迎來行業長期繁榮。
來源:騰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