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城鎮化與企業家論壇于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舉行。江蘇熔盛重工集團副總裁常建華發表演講,他表示城鎮里面人員結構的素質決定了對城鎮自己消費需求的層次。制造業應該是城鎮發展的主要的依托,靠服務業提高城鎮化發展中的品質,但是發展過程中要處理好城鎮、人、居住、環境之間的關系。
以下為演講實錄:
常建華:我來自于熔盛重工,我們的股東有另外一個地產板塊,我所在經營的企業是重工企業。剛才有學者也好,領導也好也在講,我們企業就是以傳播海洋制造工程為主要業務。有一些經濟學家把我們稱之為中低端制造業,我覺得那是不對的。第一個制造業是實體經濟,沒有中高低之分。這是第一個觀點。第二個觀點,中國的制造業目前面臨著過剩是消費過剩。我們談論城鎮化,這是新名詞,我沒研究過,但是我感受很深。城鎮化我個人的觀點制造業是決定城鎮化能不能成立于否的根本,服務業只能是錦上添花,是提升城鎮化的一個動力。我的感受很清晰,我們建廠是2005年建廠的,因為我們是造船一定是在江邊或海邊,沒水是不成的,但是江邊和海邊一定不是在大城市,第一代建設者也是從全國各地招聘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進來就是住板房,他們說三個蚊子可以炒一盤菜,就是這么建起來的。到后來我們建了七千人的員工宿舍,為什么?周邊沒有配套,要靠我們自己去建設。吃飯第一代建設者都是在農民開的飯店去吃的,后來有了五星級酒店。由于我們企業的發展,帶動了二百到三百家跟我們配套的供應商。剛才講到了長安鎮,長安鎮也做了320個億,也做了一個整體的規劃。我覺得制造業對城鎮化的拉動一定是第一位的,船舶制造業也過剩,不能因為制造業過剩就把它否定掉。國內很多企業,能夠數得出來的,都是因為有了工業,有了制造業才有了這個城市。當然也有一些是水陸交通的要道,還有一些政府的中心,都是這么形成的。所以第一個就是我們要平衡好制造業和服務業在城市不同發展階段的比重的問題。
第二個階段在城市發展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人的問題。有幾個,第一不是農民進城就是城市,這個永遠是不對的,城鎮里面人員結構的素質決定了對城鎮自己消費需求的層次。就像陳總去建地產,你給城市人是建保障房還是建豪華公寓還是建別墅,一定有一個層次感,都建經濟適用房肯定是不適合城市發展的。不同城市的需求來自于他的收入,歸根到底原始的財富從哪里創造的,我們可以去挖資源,有礦山、有煤炭、有鋼鐵,我們也可以讓制造業進行價值增值,光靠服務業原始的價值能不能實現,這是經濟學家要考慮的問題。比如經濟危機的時候冰島服務業也很發達,上午老師也舉了美國的數據,美國現在在做什么?美國在實體回歸,在制造業回歸,為什么?泡沫太大。我是一個在制造業感同身受的人,跟我們密切相關的城鎮化發展來看,我還是同意很多經濟學家的觀點,就是制造業應該是城鎮發展的主要的依托,靠服務業提高城鎮化發展中的品質,但是發展過程中要處理好城鎮、人、居住、環境之間的關系,我想中國的城鎮化發展才能會又好又快。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