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過成色不太足的“金九”之后,十月中國汽車市場掉頭向下,如果不出意外,今年10月的汽車銷量將出現20%的左右的下滑。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的信息,今年10月前三周國內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23%。乘聯會預計,10月國內乘用車整體銷量跌幅將達到20%左右。
具體的數字為:10月第一周,全國日均零售1.55萬輛,同比下降49%;第二周日均零售6.34萬輛,同比下降12%;第三周日均零售5.3萬輛,同比下降23%。如無意外,10月將是今年連續第五個月出現銷量負增長,且跌幅一路看漲。“雖然10月最后一周的數據有所改善,但并未扭轉10月的整體表現,(整體)下降幅度接近20%。”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
崔東樹認為,“金九銀十”失色的主要原因是近年車市持續快速增長帶來的高基數,為今年車市增長帶來很大壓力;同時,尤其是中西部樓市價格的快速上漲,讓許多消費者將財產投入到樓市,因此車市難以復蘇;此外,居民財富縮水等因素也將影響車市表現。
雪上加霜的是,在銷量下行的同時,經銷商庫存水平也達到歷史高點。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6.9%,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為三年來最高,這是今年第10個月庫存預警指數超過警戒線。
面對持續的庫存壓力,經銷商價格指數下降,價格戰悄然開打,不少經銷商新車業務已出現價格倒掛現象,甚至某些豪華品牌也不例外。根據《2018年1-9月全國乘用車市場調研分析報告》顯示,全國只有32.8%的汽車經銷商處于盈利狀態,有26.7%的經銷商持平,而40.5%的經銷商明確表示處于虧損狀態。
車市下跌幅度空前、庫存預警指數空前,車企與經銷商接下來將繼續負重前行,今年全年出現銷量負增長幾成定局。此前在跌跌不休的情況下,國內乘用車在9月首次出現了累計銷量負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9月國內狹義乘用車終端累計銷售1617.89萬輛,同比下降0.6%,而10月近20%的下滑必將進一步拉大整體跌幅。
“預計今年車市在最后兩個月的表現仍會較差,全年負增長已基本確定。”崔東樹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這將會是汽車產業近26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來源:經濟觀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