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nasa研發新型機器人 能從火星土壤中“掘出”火箭燃料
2018-11-05 14:20來源://
原標題:就地取材!nasa研發新型機器人 能從火星土壤中“掘出”火箭燃料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正在制造機器人,可以挖掘火星土壤并將其轉化為火箭燃料。
這種機器將把土壤中的水剝離,并將其轉化為甲烷——一種被認為可以為未來火箭提供動力的化合物。
他們可以解決美國宇航局深空計劃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如何讓火箭保持足夠輕,既能飛行,又能攜帶足夠的燃料往返火星。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計劃在本世紀30年代早期向火星發射載人任務。
但在人類踏上這顆紅色星球的第一步之前,航天局將派出一隊無人駕駛的飛行器來測試其干燥、塵土飛揚的表面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名軟件工程師說,這種被稱為“灰塵到推力(dust-to-thrust)工廠”的新型機器人可能會成為這些早期關鍵飛行的一部分。
這個雄心勃勃的項目的負責人kurt leucht最近在ieee spectrum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機器人。
leucht的團隊正在構建一個原型系統,他們稱之為“就地資源利用”(isru)。
它的工作原理是從土壤中抽取水分并將其分解為氫和氧,盡管這一過程被稱為電解。
然后,它將火星大氣中的氫和碳結合,產生甲烷,一些工程師將甲烷作為未來的火箭燃料。
甲烷比液態氫更穩定——液態氫是當今最常見的火箭燃料——也可以儲存在更小的容器中,溫度更容易控制。
這種燃料承諾的關鍵是它可能會被回收或從當地資源中創造出來——這是nasa的isru機器人被設計用來充分利用的一項福利。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計劃在載人火星任務前首次使用該系統,同時使用從火星表面收集土壤的機器人。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登陸火星的宇航員最終將使用火星產生的燃料飛回地球。
leucht寫道:“這項技術有朝一日將允許人類在火星上生活和工作,然后返回地球講述這個故事。”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障礙,那就是到達火星和更遠的地方所需的傳統火箭燃料的絕對數量。
該機構稱這是“齒輪傳動比”問題,像irsu這樣的機器人最終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leucht寫道,有人估計,要將一公斤燃料從地球運到火星,今天的火箭需要在運輸過程中燃燒225公斤燃料。
“我們會以226公斤開始,以1公斤結束,這就形成了226:1的齒輪傳動比。”
“無論我們運什么貨,這個比例都保持不變。我們需要225噸燃料來輸送一噸水,一噸氧氣,或者一噸機器。”
“要想繞過這個苛刻的算法,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我們的水、氧氣和燃料就地取材。”
火星已經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下一個巨大飛躍。
但是在人類到達這顆紅色的行星之前,宇航員將會采取一系列的小步驟,返回月球進行為期一年的任務。
在月球軌道上執行任務的細節已經被公開,這是將導致在2030年登陸火星的一系列事件的一部分。
2017年5月,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負責政策和計劃的副副局長格雷格?威廉姆斯(greg williams)概述了該機構的四階段計劃,希望有朝一日人類能夠訪問火星,以及預期的時間框架。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將涉及多次前往月球空間,以允許建設一個棲息地,這將為旅程提供一個中轉站。
最后一件交付的硬件將是真正的深空運輸工具,稍后將被用來運送宇航員到火星。
在2027年將對火星上的生活進行為期一年的模擬。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