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杭州11月5日消息(記者王曉蕾 王蕊)“中國的物流行業還需要信息互通、需要一個智慧‘大腦’、需要標準化模式”,傳化智聯副總裁沈建康對物流行業的未來這樣描述,最近幾年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出現,給物流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相較于杭州很多“年輕”的科技創業公司來說,發展了32年的杭州傳化集團算是一位制造業的“老大哥”,主要涵蓋化工、物流、農業等業務板塊。
沈建康喜歡把進入智能物流領域比作傳化集團內部的一次“創業”,“從公路港物流模式的探索實踐,到現在的傳化網打造,都沒有成熟的樣本可以參考,所以我們一直走在創新的路上”。
“o2o”創新智慧物流新模式
“多次轉車裝卸、倉儲智能化程度低、司機和貨物信息不對稱……過去的物流行業存在很多痛點,直接造成制造業運輸成本過高,進而阻礙區域經濟發展”,談及當初傳化智聯創新布局公路港的初衷沈建康表示。
傳化智聯公路港
沈建康把傳化公路港比喻成“火車站”和“飛機場”,“每個城市都需要有一個這樣的物流中心,讓貨車和貨物有一個可以停靠的地方進行中轉與集散”,他表示,智慧物流的基礎一環就是打造物理空間上的城市物流中心。
目前,在中國龐大的交通網上,天津、濟南、青島、哈爾濱等120多個城市都已經布局了傳化智聯的公路港項目。
除了實體的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傳化還陸續打造了基于供應鏈的金融服務體系和智能信息系統。
“我們的智能化信息系統,能夠鏈接物流企業、司機車輛、倉庫、供應商等,線下數據最終匯總到線上,通過技術驅動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為企業服務”,沈健康表示。
“希望通過智能化系統的無縫對接,減少貨物落地次數,讓物流高效運轉起來”,沈建康說理想的物流狀態就是“一單到底”,實現“貨不落地”。
以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物流供應鏈、金融服務為抓手,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傳化智聯計劃打造一個中國的物流大腦—“傳化網”。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6月,傳化網已覆蓋超過 30個省市自治區,300多個城市,累計為 461.2萬個司機及車輛、17.7 萬物流商提供了服務,降低了所在區域工商企業綜合物流成本40%。
傳化一開始做物流只是為傳化的制造業服務,后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業務板塊。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覆蓋全國的 “傳化網”給物流行業發展注入了創新的血脈。
物流行業“野蠻生長”需規范化統一管理
2016年,傳化物流蘇州公路港港內物流企業蘇州世德堂物流有限公司,正式在全國中小企業股轉中心舉行敲鐘掛牌儀式。這是傳化物流所孵化的中小企業中首個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
“我們正在打造一個中小物流企業的孵化平臺,延伸整個產業鏈條”,目前,全國共有超過3萬家企業入駐了傳化智聯產業園區,沈建康表示,以往中小物流行業偏“野蠻生長”,缺乏規范的管理和信息化的服務。秩序雜亂的痛點需要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和規范輔助企業進行成長。
傳化智聯副總裁沈建康接受記者采訪。(央廣網記者王曉蕾 攝)
在傳化智聯的產業園內,記者看到有為中小物流企業提供的共享倉庫、場地和車輛,減輕了入駐企業的發展負擔。同時,入駐企業還可以享受到政策上的優惠、支持和服務。“以前物流企業需要到政府大廳窗口去辦理相關業務,很不方便。現在,我們會請政府的職能部門入駐到園區來,例如:運管、稅務、交警等來現場辦公”,沈建康強調,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一條龍的服務。
現在,傳化智聯已經在杭州、西安、重慶、寧波等城市布局了產業園區,對當地中小制造業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我們公路港第一批培育出來的企業剛開始年營收300萬左右,現在最大的都能做到3個億了,成長速度還是很快的,現在千萬級以上的企業也已經有很多了”。
上個月末,傳化智聯剛剛發布三季度報告。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5.71億元,同比增長46.48%;凈利潤3.27億元,同比增長789.79%,業績喜人。談及傳化智聯未來發展,沈建康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還將是物流產業發展的方向。傳化智聯將繼續打造“中國物流大腦”,與制造業進行更加無縫、深度的融合。
來源:央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